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全国各地公棚搜索:
搜索

侨友公棚2008年规程解释

时间:2008-03-12  来源:  作者:   发布人:qyloft  
分享到:

            侨友公棚08年规程解释

北京侨友公棚自97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1个春秋,算得上中国公棚业中的老字号了。过去的11届公棚赛,有成功,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遗憾。 在11年的风雨磨砺中,侨友公棚不断累积,沉淀着饲养、训放、比赛组织的成功方法和经验,所谓厚积薄发待春时。
两年前,许多中外鸽友就开始问我,能不能借2008年奥运盛会举办大型公棚赛事,我思想了很长的时间,因为要做就一定要做得更好,要做就一定要做得更强,要做就一定要做得创新而精彩,要做就一定得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基于以上四点,才有了今天《“亮剑杯”中华精英挑战赛》规程的推出。我把多年来组织公棚赛的心得全部融入到了这一章程之中:
一、 限制参赛羽数是保障赛鸽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
    根据中鸽协每平米6羽的规定,侨友的赛棚可容纳4600羽赛鸽,但我绝然定下了3000羽的集鸽限额,因为11年的经验告诉我,饲养3000羽会接近公棚饲养极限,只有确保了入棚幼鸽的活动空间,鸽子才能健康成长,我们才能对得起广大鸽友。

二、 赛前探视必不可少
只有亲眼见到自己的爱鸽,参赛鸽友才会对自己赛鸽的健康健在百分之百地放心;只有心中有数,为自己参赛鸽缴纳参赛费才会顺理成章。为此,侨友公棚08年规程设计了预赛前鸽友探视后缴参赛费的条款。这同时也是对公棚饲养水平、训放是否到位的尖锐考验。侨友公棚有信心和能力经受考验。我们的信心是建立在11年来积累成功经验,近两年采用科学饲养、训放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的。

三、  公棚赛的目的和利益再分配
世界公棚赛制的首创者—德国巴伐利亚州诺依鲍信鸽协会主席约瑟夫•斯塔尔先生是这样说的:为鸽友提供一个在同等条件下公平竞争的舞台。公棚比赛是鸽友之间的竞技,是赛鸽之间的竞争,而不应成为公棚与参赛者之间利益的“博弈”。基于此,我决定将参赛费全部作为奖金发放!
众所周知,公棚的利润来源于四个部分:饲养费,参赛费,拍卖,取鸽费,而最大、最诱人的一块就是参赛费。侨友公棚决定放弃这最厚的一块利益,还利于鸽友,我本人也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权衡利弊,我们虽然损失了眼前的部分利益,却化解了行业内最大的矛盾焦点,创造了公棚与鸽友之间和谐的氛围,公棚专心于参赛鸽的饲养、训放、组织比赛,实现了鸽友期盼的真正的“公”棚比赛,让公棚——赛鸽的舞台回归本源,让真正优秀的赛鸽脱颖而出!
我坚信:这一决定会使侨友公棚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机和主动权。
当然,侨友公棚做为企业,通过为广大鸽友提供饲养、训放、比赛组织、赛鸽交流拍卖、推广宣传等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饲养费等),赚取合理的利润,以延续企业的发展,这一点,相信会得大广大鸽友的理解。

四、合理的奖金发放模式
保证合理的入赏比例和重奖优秀赛鸽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本规程的设计重点。2008年侨友公棚总奖金的设想是基于3000羽的集鸽总数和预赛上笼2000羽交费参赛鸽,其中预赛设奖100名,决赛设奖300名。对于超过或低于设想羽数我们在规程中都做出了详尽解释,
我从9岁起在家庭的熏陶下就开始养鸽,这竟成为了我一生最大的嗜好,每每看到优秀的信鸽就心动不已。然而,让我最痛心的是现实经常出现努力得不到回报的不正常现象。人尚且痛心,何况信鸽这样聪明而忠实的精灵!
2008年的奖金设立模式是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我个人以为(相信也是大家的理解),缴10000元参赛费参赛的赛鸽都应该是他们主人棚中的精英,如果没有天体地磁、气候异常的变化以及意外情况的影响,180公里以内的各站训放应该对它们来说不成问题。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鸽子上了天,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鸽子归巢之前,没有人能确定结果。多于2000羽交费赛鸽固然令人心动,少于2000羽交费也不是不可能发生,参赛羽数减少了,竞争压力也会随之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缩减获奖名额(而不是降低奖金数额)的办法,把入赏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正是出于实现精英赛重奖真正优秀赛鸽功臣的设想,同时也打消了鸽友因参赛费不足两千万而对实际奖金减少产生的各种顾虑。

五、实名制
每一羽入赏鸽都有一一对应的真实鸽主,实现有据可查,真正的透明,彻底消除鸽友的疑虑,让鸽友比得放心,赛得舒心,玩得开心。

一些好的想法不断涌出。。。。。,一己之力,仅够管好侨友,我将身先士卒。
我坚信:上善若水、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上下同欢者胜。

愿与鸽友共同探讨公棚比赛问题。

                                                  侨友公棚
                                                    陈佰懿
                                                2008年3月随感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