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资深养鸽家马维正
文/周宏伟
至于鼓浪屿,用再美丽的文字描述也莫若流传二十余年的《鼓浪屿之波》更令人心旷神怡。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登上日光岩眺望,
只见云海苍苍,
我渴望,我渴望,快快见到你,
美丽的基隆港!
……
被誉为“海上花园、音乐之岛”之称的鼓浪屿上,有两大标志性旅游景点“八卦楼”和“日光岩”。养鸽老前辈马维正的家,正位于“八卦楼”和“日光岩”的连线上,与“八卦楼”一巷之隔。站在历时70余年的老楼顶端,厦门美景尽收眼底。无雾的晴天,金门岛依稀可辨。
一张小桌,一杯咖啡,吹着舒适的海风,马老师开始向我们讲述他与鸽子的不解之缘。
马老师养鸽子起源于五十年代。早在他14岁读初中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喜欢上了鸽子。少年心性,对事物一旦喜欢上就达到痴迷的地步,用“鸽痴”来形容不足为过。上学前,放学后,哪怕是课余短暂的十余分钟时间,儿时的马老师总按捺不住对爱鸽的关心,要跑回家上三楼顶看看笼中活蹦乱跳的鸽子。别人或许没有这条件,但马老师就读的厦门二中,与他的小楼在同一小巷,校园中的铃声、嘻笑声、歌声在家里全听得清清楚楚。楼上,马老师指着隔壁厦门二中的篮球场,深情的说:初中的时候,我经常在那里打篮球,打累了回来玩玩鸽子。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好像那些事就在昨天发生似的,记得真真切切。
出于对小动物的喜爱,上厦门大学马老师报考生物系,毕业后在厦门工作。直到1981年,马老师赴香港谋求发展,养鸽子的爱好也跟随他到了未回归前的香港。毕业后养鱼、养花、养鸟马老师全都玩过,但这些爱好相继放下,唯有养鸽子保留了下来。对于精通生物的马老师来说,养鱼、养花、养鸟过于简单,玩着玩着就没意思了。养鸽则不同,像没有谜底的迷,怎么玩也玩不烦,一养就是一辈子。
到香港后,马老师在他租的七楼顶端养起了鸽子。打公棚,交鸽友,虽然离开了厦门,对鸽子那份情结依然未变。由于早些年香港就以国际贸易著称,通关方便,与欧洲各国有紧密的经贸往来,所以马老师很早就引进了欧洲铭鸽,并带回大陆。目前大陆上许多名家的鸽子,都是马老师带回鸽子的后代。而马老师自己的成绩有铭血为后盾,有经验做保障自然不俗。他已成为福建省鸽界数一数二的资深养鸽家之一。
一回首四十年沧桑如梦。在厦门和香港两地都有房子的马老师,经常往来于两地之间。鸽赛虽然参加,但对于一个养了四十年的老养鸽家来讲,已经有过太多的名誉。平淡是真,鸽子对于马老师来讲,是组成品味生活不可分开的重要元素,是连结生命无法割舍的不解情缘。

马老师和他的鸽棚

鸽棚、八卦楼、马老师和记者

马老师的宅子被评为历史风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