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系统的检查 动物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各种表现都是受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支配的,故对神经系统应进行细致的检查,观察其有无异常表现,如活动情况,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情况,兴奋或沉郁,有无惊恐、嗜睡、共济失调、运动障碍,有无肢体或身体其他部分麻痹、抽搐或痉挛,有无特殊姿势或动作,有无瞳孔散大或缩小等症状。
2.呼吸系统的检查 检查病鸽有无鼻液,鼻液的性状如何;有无呼吸哕音,有哕音的属湿性还是干性;是否有张口或伸颈等呼吸困难症状。
3.循环系统的检查 要求观察病鸽的口、鼻等可视粘膜及眼结膜有无变苍白、发绀(紫红色)或出现樱桃红、紫黑、紫红等血循环障碍及血液异常的情况。
4.骨关节的检查 着重检查肢体的关节有无肿大,长骨有无变形或扭转,有无麻痹等。
5.体温的检查 借助禽用体温计进行肛探,检查体温有无升高或降低的变化。一般传染病、原虫病都可使体温升高;而营养病、蠕虫病多不出现体温变化;中毒病和杂病中有的可以使体温升高,也有的反会出现体温下降(鸽的正常体温范围是41℃~43℃)。
6.消化系统的检查 这是每天必做的工作。检查者可在放料、放水时观察鸽的反应,是否活跃热烈,有无出现呆立、不思饮食的。还可据前一餐料槽、水槽的剩余量,了解食欲与饮水情况。但食欲、饮欲的增强或减弱并不一定就是有病的征兆,因为饲料的适口性如何,天气状况,饲料、保健砂中含盐量的多少,对鸽的食料量或饮水量均有影响,应做具体分析。
7.体态和运动状态的检查 这里指的是异常的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如有无角弓反张,扭头歪颈,两脚伸张,弯爪,头颈软瘫,翅下垂,单脚跳,直线或旋转运动等。这些表现都是不正常的,需进一步做其他项目的检查。
8.头部器官的检查 检查头部器官的着眼点,是观察眼及眼的周围、鼻、鼻瘤、喙、嘴角、口腔有无炎症,或有无坏死、变色及增生物,有无口粘膜、眼结膜发绀或炎症等情况。
9.羽毛的检查 包括羽毛的丰满程度、光泽度和清洁度,有无羽毛松乱、生长不良、脱落、卷曲、羽色变浅等现象,是否容易折断,有无粪污或其他脏物污染,有无寄生物等情况。
10.皮肤的检查 着眼点在于观察皮肤的光滑度、平整度,肤色是否出现异常及有无覆盖物、赘生物、肿胀,局部温、湿度有无变化等。
11.嚓囊的检查 检查嗉囊时,要留意它的形状、大小、软硬度、温度,相应部位的皮肤颜色、敏感度,嗉囊内容物的性状、活动性等。
12.粪便的检查 正常的鸽粪颇像小的田螺肉,是略呈螺旋样并带少量白色尿酸盐的成形粪便。当出现有其他性状、颜色时,如性状上出现坚实‘、糊状或水样,颜色上出现血样、硫黄样,或呈白色、黄白色、黄绿色、污绿色、黑色等情况时,都是不正常的。
13.解剖检查 这是鸽病检查极为重要的手段。通过这一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体内各脏器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一般性的,有些则是特征性的,而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往往成为诊断的有力依据。再结合其他的检查内容,便可作出诊断。
(二)检查方法
1.通过感觉器官的检查 这项检查,主要是通过检查者眼看、口问、耳听、鼻嗅、手摸等综合性手段来完成的,是最基本、最简便易行而且直观的检查方法。
(1)眼看 这是检查者临近病鸽或现场时的第一感观,从发病现场到发病群,从发病群到发病个体,从外到内,从病状到病变,无一不用眼睛观看,它在检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因而显得特别重要。
(2)口问 检查者通过对场主或场内其他有关人员的询 问,来查询、了解发病的全过程,包括场舍周边地区的疫病情况,场内的饲养管理及卫生防疫情况,自然或人为的应激情况,用药情况,发病的急缓、发病数与死亡数,鸽群的流动,人员的来往、活动等,都要尽可能详细地调查了解。
(3)耳听 主要是监听病鸽中可能发出的不正常声音,如呼吸困难及咳嗽声等。在夜晚检查,效果尤佳。
(4)鼻嗅 用鼻嗅与耳听的检查方法虽无普遍意义,但有的病有时仅凭鼻嗅,便可初步鉴别。如患急性大肠杆菌败血症的病鸽,剖开体腔时会嗅.到腐肉样的气味;有机磷中毒时,消化道内有大蒜味;酒精中毒时,胃肠内容物发出酒精味等。故这项检查有时也很有效。
(5)手摸 主要是检查鸽体异常部位的温度、光滑度、平整度或质地,从体表触摸来感知皮下肿物、结节、异物的质地、形状、大小等,不可轻易放过每一个细节。
2.借助仪器设备的检查 借助仪器、设备的检查,常作为鸽病确诊必不可少的手段。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用的程度有所不同,具体视鸽场的经济能力、生产规模、重视程度而定。不过对于家庭式鸽场来说,购置1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及少许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来检查原虫尤其是危害严重的毛滴虫、真菌及某些细菌,都能起到帮助诊断的作用,开支小而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