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NEWS CENTER 新闻搜索:
搜索

创立中华民族本土品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时间:2008-02-21  来源:  作者: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必须看到,我国现阶段赛鸽与欧美赛鸽存在巨大差距。其重大差距在于:我国没有育成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鸽。这个差距首先表现在翔速上的差距,以及相关种群上的差异。以比利时为首的欧洲,是现代赛鸽的发源地;美国本土,一百多年前就有古老的远程快速的翠腾系。加之美国又引进欧洲如西翁等优良信鸽,形成了欧美西方赛鸽强国。育成了众多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欧洲在育成现代赛鸽的基础上,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举办了世界闻名的、一年一度举行的千公里级巴塞罗那国际大赛。第一届参赛鸽就达2556羽,冠军分速906米。并形成了国际瞩目的经典赛事。而美国早在巴赛举办前就成功举办了远程赛。如1916年, 一羽名叫“凯萨琳” 的翠腾毋鸽,从1120公里的比赛中当日归巢,领先笫二名两天。震惊世界。(见1997年第4期《中华信鸽》翠腾系彩色广告介绍)为显示其赛鸽实力,美国利用其疆域辽阔、有良好赛线资源的优势,除二战前举办超远程赛外,二战后也举办超远程赛。其中还两次举办了横贯本土、赛距分别为3991公里和4072公里、世界上赛距最远的超远程赛。(各归一羽)从现有资料上看,“现在超远程飞速最快的是美国横跨三洲2000公里超远程赛,上午5点开笼,有2羽赛鸽创下了当天归巢的记录,分速为2500公尺”。(扬志勇:《对利用海外信鸽之我见》;刊于1991年26期《中华信鸽》)欧、美分别均在千公里比赛、超远程上各自显示出赛鸽强国的实力。而我国赛鸽绝大多数是杂交鸽而不是品系鸽。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 命名品系》一文中说, “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品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不客气地讲,就是: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品系鸽。我国鸽界前辈顾尔锴老先生在《理顺思路  培养品系》一文中指出:“60多年来我国仅培养出2个品系,李梅龄系和黄钟系,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我国自己的品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刊于1996年第6期《中华信鸽 ) 王伟克同志更尖锐的指出:“李鸟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鸟’树立起来”。(同一文)这就是欧美赛鸽强国与我国赛鸽的根本差距。王伟克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李梅龄引进‘德国鸟’,不几天就育成了‘李鸟’;美国引进法国的‘西翁’,形成了‘海斯曼西翁’,还有‘休曼’(又译‘休门’)和戈登品系的出现。日本则有‘势山’、‘细川’、‘松风’、‘南部’系······我们的‘优势’和‘特长’ 还是引进。” 重引种、不重视育种则是我国鸽界的致命伤。当然,笔者这样说,毫无贬低我国有众多优良信鸽之意。特别是吃苦耐劳的远程和超远程赛鸽群体。而是指:我们确实未育出属于自已的、众多举世公认的快速中远程品系鸽。因欧美育出的中长程快速鸽品系遗传相对稳定,因速度快而赛绩自然突出。由于我们缺乏遗传稳定的快速品系鸽,自然在翔速和归巢率上较差。而我国赛鸽基本上是杂交鸽,其致命弱点、缺陷是遗传不稳定,故赛绩大起大落。即使同一窝有的五百、千公里能归,而另一羽在训放中就飞失。因赛鸽是在同一赛距上比速度,不是和我国比谁更远、能过夜。因而我国的远程和超远程鸽在赛事中,在速度上逊于欧美的快速鸽。有人会说,我们在世界重大比赛中不是取得不小的成绩吗?王伟克先生在前两年,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在世界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均系使用国外进口种鸽的直系子代获得的”。(现有所改变)因此之故, 才应尽快育成属于我们品牌的快速赛鸽。如要创品牌,如停留在中短程快速上,也只能与欧美在中短程赛事上拚、博。能与千公里级的巴塞罗那长程夺冠赛相抗衡吗?能成为赛鸽强国吗?因此,国内中短程赛事越火爆、越激烈,不重点在中、远程(千公里)快速鸽上做文章。我国赛鸽又怎能与西方赛鸽强国一争高下?如热衷于中短程赛事、将其作为重点赛事。我国就只能在中短程这一级别与西方赛鸽强国角逐。就不可能跨入赛鸽强国之门。这也正是培育中华民族本土品系的迫切性、重要性。

     系以原作《论迈向赛鸽强国必由之路》改写而成。特此说明。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