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NEWS CENTER 新闻搜索:
搜索

两代人的信鸽缘

时间:2007-04-25  来源:  作者:中鸽网   发布人:dhp123  
分享到:
1964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后,生活逐步好转,父亲当时是市园林局秘书科长,受林西副市长的指示组建广州信鸽协会,有会员一千多人,由他兼任会长。

    说到养鸽,我们的家居条件可谓得天独厚:坐北向南的顶层四楼属于当时的高楼,在阳台望去一片开阔,远眺农讲所的大火炬,中山纪念堂,五层楼,还有隐隐 约约的广州宾馆。

    父亲在阳台搭起鸽棚,从原来几只到后来十几只,每天都要放飞。鸽群时而绕着我家的房子低飞,时而飞向高空远处直至从视野里消失,高空鸽群映衬着的蓝天慢慢地移动,令人心旷神怡。

    每年春秋两季,信鸽协会都组织比赛。父亲常常和几个鸽友在假日骑上自行车,载笼鸽子到郊外田野,一只只地放。有的鸽先在天空绕一圈,然后朝广州方向飞去,嗯,鸽的方向性强,有的鸽子则朝相反的方向飞,还好,不一会又折返飞来,人们就一边看一边优胜劣汰,选出色的鸽子参赛。每次比赛期间,父亲就守在鸽棚,盼望鸽子早点归巢,如有鸽子回来,就赶紧跑到马路对面的茶楼打电话向鸽会报喜,但有的鸽子永远也飞不回来了。其中一只鸽子从长沙经21天才归巢,已是筋疲力尽,颈部重伤(结满血痂),嗉囊穿了孔,其恋巢性真让人惊讶和感动。

    最让父亲高兴是他的一只雌鸽58号(脚环058号),那年比赛,连续飞乐昌、飞坪石第一,接着飞郴州又是第一,用时4小时,时速70多公里,曾一时轰动广州信鸽界。可惜父亲获得的那些奖状,文革期间都销毁了。

    文革不久,父亲下放到干校,鸽子没人管了,便被遣送给其他鸽友。三年后,我小学三年级,父亲从鸽友那里拿回几只鸽子(058号的后代)让我担任鸽子的代理主人。很简单,每天喂食两次,放飞两次。只是一般的饲养,鸽子也没以前的多,也没参加比赛,但也算是对中断了三年养鸽的回味吧,父亲一个月放假一次,回家当然少不了看看鸽子。

    那天下午,我和同学在家里做作业,听到几声奇怪的声音,鸽群一阵慌乱,到阳台张望,听到啪的一声,一只鸽子的颈部不停地流血,另一只翅膀也受伤,原来遭风枪袭击!子弹来自对面某单位的宿舍区。也担心家人的安全,父亲决定不养鸽了。在此后的几年里,常常有些曾送给别人的鸽子逃出来后飞回我家,它们也认得以前住过的地方,回来探视我们。

    虽然1983年父亲病退在家,也玩过一阵鸽子,但改革开放后,城市高楼林立,以前的四层高楼现在变成了平房矮楼,娱乐活动多样化,过把瘾后便真的收山了不养了。

    两代人三起三落的信鸽缘,有喜,有悲,有趣……现在唯有058号的照片还珍藏着。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