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3日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NEWS CENTER 新闻搜索:
搜索

试论迈向赛鸽强国的必由之路

时间:2007-03-01  来源:  作者:中鸽网特约撰稿-甘忠荣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试论迈向赛鸽强国的必由之路

 

              ——根本出路在于育成众多千公里快速鸽品系

 

        一、我国赛鸽运动的现状

 

    当前,国内中短程赛事火爆异常。自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我国赛鸽竞翔由干受到国外赛鸽界的影响,从追求远——超远程竞赛转而重点回缩在五百公里的竞翔上。引进、接受了国外竞翔界普遍存在的中短程快速品种和竞翔制度。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至今,洋鸽广告铺天盖地。不仅占据鸽刊、信鸽网站的重要版面,势头也呈有增无减之势。由于大量引进欧美,特别是欧洲中短程赛鸽,致传统远程、超远程鸽在这一赛距上过招败下阵来。我们虽保留超远程赛事,但势头已不强劲,千公里赛也日显冷清。原因是奖金不高。由于奖金的剌激等因素的作用,于是一股短距离赛的热潮迅速升起,已将重点赛事放在五百公里左右的比赛上。一年一度的国家赛已基本上成了千公里以下的中短程赛。从1984年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以来,从未举办过一次千公里国家赛。而各地的大奖赛,首先是公棚引导的汽车大奖赛,更是将五百公里赛事推到了极至。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至今,我国热火朝天的五百公里比赛,包括公棚预、决赛,绝大多数参赛鸽也是引进欧美、特别是西欧的中短程赛鸽。实是国人与国人、与欧美参赛者在拚杀。更重要的是,因急功近利为打比赛争夺奖金、而重引种,不重视育种。不在培育品系上下功夫。故改革开放这么长的时间以来,我们也未育出属于自已命名、举世公认的快速鸽品系。一语概之:我国中短程虽赛事频繁、火爆,而且基本上各层次参与,但却没有形成属于自已育成品系的现实。王伟克先生早就大声疾呼:最核心的环节,是要尽快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已的赛鸽品系,为世人公认。如果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让人家瞧不起,终究在国际鸽坛上没有真正的地位,这是最大的悲哀。(《探索中国赛鸽事业的国际地位——第三次浪潮中的反思》;见中信网王伟克专栏)郑云涛先生在与国外友人交谈时,早就说过:目前中国鸽友对三五百公里是一哄而上,是初级阶段,最终会把育种、竞翔定格在700——1000公里。(《与贺伯特唠嗑》;同上网)这是郑先生对我国赛鸽竞翔、育种趋势的预见。笔者相信,这一预见,终将会成为现实。

 

         二、 我国赛鸽与欧、美赛鸽的差距何在?

 

    必须看到,我国现阶段赛鸽与欧美赛鸽存在巨大差距。其重大差距在于:我国没有育成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鸽。这个差距首先表现在翔速上的差距,以及相关种群上的差异。以比利时为首的欧洲,是现代赛鸽的发源地;美国本土,一百多年前就有古老的远程快速的翠腾系。加之美国又引进欧洲如西翁等优良信鸽,形成了欧美西方赛鸽强国。育成了众多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欧洲在育成现代赛鸽的基础上,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举办了世界闻名的、一年一度举行的千公里级巴塞罗那国际大赛。第一届参赛鸽就达2556羽,冠军分速906米。并形成了国际瞩目的经典赛事。而美国早在巴赛举办前就成功举办了远程赛。如1916, 一羽名叫凯萨琳的翠腾毋鸽,从1120公里的比赛中当日归巢,领先笫二名两天。震惊世界。(见1997年第4期《中华信鸽》翠腾系彩色广告介绍)为显示其赛鸽实力,美国利用其疆域辽阔、有良好赛线资源的优势,除二战前举办超远程赛外,二战后也举办超远程赛。其中还两次举办了横贯本土、赛距分别为3991公里和4072公里、世界上赛距最远的超远程赛。(各归一羽)从现有资料上看,现在超远程飞速最快的是美国横跨三洲2000公里超远程赛,上午5点开笼,有2羽赛鸽创下了当天归巢的记录,分速为2500公尺。(扬志勇:《对利用海外信鸽之我见》;刊于1991羊26期《中华信鸽》)欧、美分别均在千公里比赛、超远程上各自显示出赛鸽强国的实力。而我国赛鸽绝大多数是杂交鸽而不是品系鸽。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 命名品系》一文中说, “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品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不客气地讲,就是: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品系鸽。我国鸽界前辈顾尔锴老先生在《理顺思路  培养品系》一文中指出:60多年来我国仅培养出2个品系,李梅龄系和黄钟系,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我国自己的品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刊于1996年第6期《中华信鸽 ) 王伟克同志更尖锐的指出:李鸟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树立起来。(同一文)这就是欧美赛鸽强国与我国赛鸽的根本差距。王伟克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李梅龄引进德国鸟,不几天就育成了李鸟;美国引进法国的西翁,形成了海斯曼西翁,还有休曼(又译休门)和戈登品系的出现。日本则有势山细川松风南部系······我们的优势特长还是引进。重引种、不重视育种则是我国鸽界的致命伤。当然,笔者这样说,毫无贬低我国有众多优良信鸽之意。特别是吃苦耐劳的远程和超远程赛鸽群体。而是指:我们确实未育出属于自已的、众多举世公认的快速中远程品系鸽。因欧美育出的中长程快速鸽品系遗传相对稳定,因速度快而赛绩自然突出。由于我们缺乏遗传稳定的快速品系鸽,自然在翔速和归巢率上较差。而我国赛鸽基本上是杂交鸽,其致命弱点、缺陷是遗传不稳定,故赛绩大起大落。即使同一窝有的五百、千公里能归,而另一羽在训放中就飞失。因赛鸽是在同一赛距上比速度,不是和我国比谁更远、能过夜。因而我国的远程和超远程鸽在赛事中,在速度上逊于欧美的快速鸽。有人会说,我们在世界重大比赛中不是取得不小的成绩吗?王伟克先生在前两年,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在世界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均系使用国外进口种鸽的直系子代获得的(现有所改变)因此之故, 才应尽快育成属于我们品牌的快速赛鸽。如要创品牌,如停留在中短程快速上,也只能与欧美在中短程赛事上拚、博。能与千公里级的巴塞罗那长程夺冠赛相抗衡吗?能成为赛鸽强国吗?因此,国内中短程赛事越火爆、越激烈,不重点在千公里长程快速鸽上做文章。我国赛鸽又怎能与西方赛鸽强国一争高下?如热衷于中短程赛事、将其作为重点赛事。我国就只能在中短程这一级别与西方赛鸽强国角逐。就不可能跨入赛鸽强国之门。

 

           三、  迈向赛鸽强国之路何在?

 

        笔者认为:育成举世公认的千公里快速品系鸽,是我国步入赛鸽强国的必经之路。 由于国内公棚将赛距锁定在500公里左右(千公里公棚只有唯一的长江千公里公棚)。奖金还有向上攀升之势头。而且,只要这类公棚存在, 其比赛就不会消失. 也正因为这类公棚的兴起,并还呈有增无减之势。不仅使超远程赛日见冷落。尽管还仍在举办,但势头和规模已大为减弱。更主要的是:极大冲击了我国千公里育种竞翔。这虽是市场经济的反映。但已自觉和不自觉成为了我国育成快速千公里赛鸽品系的重要障碍。如果长此下去,我国仅能在中短程这一级别与西方赛鸽强国交锋、过招。也如是轻量级的拳王争霸赛,而不是重量级的世界拳王争霸赛一样。即不能与一年一度的巴塞罗那国际大赛这一最高层次、这一国际经典赛事一争高低。我国要从世界第一赛鸽大国成为竞翔强国,必须育成遗传稳定、品系众多的千公里级快速鸽、当日归品系鸽。这是我国唯一能与一年一度举行的国际顶级信鸽大赛对抗、一争雌雄的必由之路。如果我国不能育成品系众多、为世人公认的千公里快速品系鸽、不举办一年一度的国家赛,即中国式的东方巴赛。我国赛鸽又怎能与国际巴塞罗那国际大赛,在东、西方的长程竞赛中,各自竞技?我国在国际鸽坛上又有何地位可言?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赛鸽大国, 却不是赛鸽强国。王伟克先生就赛鸽强国从竞翔业的角度,提出以下两个标准:一是赛绩持续优秀,在国际上被认可;二是种鸽输出,举世公认、用户承认你的鸽质种质和育种技能。(《中国赛鸽竞翔事业的历史地位》,同上网)笔者认为,王先生提的两个标准,实质上可以认为是一个标准,即是有众多赛绩突出、遗传稳定、归巢率高的快速优秀赛鸽品系。公治民同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衡量信鸽运动发展水平有两个指标: 一是信鸽优秀品系的培育; 二是信鸽竞赛管理的质量。”(<<加快信鸽信息化管理步伐--中鸽协领导接受媒体采访>>作者:中国信鸽协会/中鸽网)在这方面,按公治民副主席和王伟克先生说法,我们确实还任重道远。酒好不怕巷子深。只要你有好酒,还愁没人买?而东方式巴赛,就是最好的广告。
        
笔者认为,就赛鸽而言,我们差距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在中短程上,尽管我们大量引种,但我们没有育成举世公认的快速品系(还不能说众多);在千公里级长程竞翔上,我们同样没有育成世人公认的快速品系(也不能说众多)。因此,我国信鸽竞翔运动和赛鸽强国相比,实系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是我国与赛鸽强国的巨大落差。我国千公里竞翔在突被千公里当日归愿望后,在当日归上曾几度出现过辉煌:如1997年上海举办的千公里隆飞尔杯大赛,参赛15715羽,当日归十羽。冠军分速1436.95米。(后以十万元售出)当时惊称创上海信鸽史上四项新记录,有人还认为:“50年内不会被打破(见973期《中华信鸽》);而1998年辽宁省千公里竞翔,当日归108羽!仅沈阳举办的春季邯郸1000公里比赛,参赛769羽,当日就归98羽!冠军分速1484.8664米,归巢报到达350多羽。归巢率占45%左右(见同上刊983456)2004年青岛市在湖北十堰进行千公里比赛,参赛1688羽,当日归90羽,冠军飞12小时29分、分速为1303.5148米(见十堰市鸽会致青岛市鸽会祝贺信;在《中国信鸽信息网》特别报道专栏可见);200454日北京1992羽在湖北襄樊千公里竞翔,当日归68羽,冠军分速134395米(见同上网) 2004年江苏举办800——1200公里大赛,参赛28668羽,当日归 超万羽 ,最快的分速达18834579米(未提及千公里级归巢羽数及千公里冠军分速)(倪源义:《千公里当日归不再是梦——江苏800——1200公里大赛改写多项历史记录》,同上网)。真是气势如虹 。但2006113日举行的五省一市8009001000公里的联翔。晴天。参赛羽数21246羽(沪6036羽,赣169羽,鄂3004羽,皖2354羽,浙1334羽,苏8349羽)。却未见千公里当日归羽数和分速的报道。仅管次日归巢不少(大多未将归巢数据统计表上传网上)。而湖北省报道较快,4200录取名额即全部报满(归216羽),至5日为止归435羽。后据鄂苏浙皖赣沪竞委会1120日十时3435秒上传《中国信鸽信息网》(首页《特别报道》)的《首届全国千公里鄂苏浙皖赣沪赛区1000公里成绩》报道:此次联翔,天气,晴,气温7——14度,风向,东北风,微风。其上传的500名均系114日归。冠军得主为上海高应斌的环号为“4246003”号赛鸽,于4115241秒夺冠(空距1054954千米),分速为1044.8365米。而处于我国信鸽界前列地位的上海6036羽中,竟会无一羽当日归。系次日开始归。为何在21246羽中,其中在千公里级的参赛鸽中,无当日归鸽,还不及1998年春季的沈阳市千公里竞翔?为何出现如此意外和遗憾?因国内外均关注此次联翔。可以说,此次千公里无当日归的报道,恐出主办者、参赛鸽会、许多参赛人的乐观估计和意外。看来,在赛线、竞翔时间的选择上,是否还缺乏科学分析、论证?值得深思研讨。王伟克先生在《北京未归鸽?在我这里——兼谈上海的北线竞翔》一文中曾这样说过:无论春秋赛,由北京放上海都不是好赛线,永远都不是。其主要原因是:直线归巢的鸽群迎面撞击泰沂山区,是直阻和正阻赛鸽遇山是绕而不翻,本能的往西或往东绕。往东的则吃大亏东面山势绵延”“足有200公里,三分之一处的淄博地区是煤铁富矿带,是山东出了名的难飞之地往西,很快能绕过山区”“再无阻碍,相当一部分可顺利归巢。他说:曾经的三门峡——上海千公里竞翔,被上海人称作中国的巴塞罗那,为什么找到了中国的巴塞罗那,却又自己避开了呢?他认为:上海的黄金赛线是西线千公里黄金司放点三门峡!(见2004年上海《环球赛鸽科技》杂志第4期;)。笔者认为,王先生分析不无道理。但举办千公里联翔是重大、明智的举措。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发现问题,予以改进。今年在北京举行的五省一市联翔出现未竟人意的千公里归巢分速落差,至少说明:在千公里竞翔上,我国确实存在值得探究的深层次问题。即竞翔赛点和竞翔时间确定、选择上,以及育种存在明显问题。而如果育成了千公里快速品系,不可能在上万羽中连900公里也无一羽当日归!问题是否与未育成千公里快速品系也有关?比如:“戈登系曾创下连续九年960公里当日归巢的记录”,其一羽DOR85名鸽后代有16羽960公里当日归。如我们育出了这种品系鸽,不可能在上万羽中,在九百公里的空距上无一羽当天归!现阶段,我们需要的不是急功近利、为争夺区区五百公里获奖的参赛者。而是需要一大批象李梅龄式的育种家、赛鸽家。也如谢柄先生那样,既重视中程又重视并倡导、赞助、支持千公里竞翔(正大杯)的育种家、赛鸽家。中国需要的,正是这样的领军人物和群体。

        当今世界鸽坛,赛鸽强国后起之秀不断涌现。是对我国迈向赛鸽强国不可回避的挑战。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迎战。西方赛鸽强国,虽然老一代已经、和正在退出鸽坛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