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迈向赛鸽强国的必由之路
试论迈向赛鸽强国的必由之路
——根本出路在于育成众多千公里快速鸽品系 一、我国赛鸽运动的现状 当前,国内中短程赛事火爆异常。自改革开放国门大开后,我国赛鸽竞翔由干受到国外赛鸽界的影响,从追求远——超远程竞赛转而重点回缩在五百公里的竞翔上。引进、接受了国外竞翔界普遍存在的中短程快速品种和竞翔制度。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至今,洋鸽广告铺天盖地。不仅占据鸽刊、信鸽网站的重要版面,势头也呈有增无减之势。由于大量引进欧美,特别是欧洲中短程赛鸽,致传统远程、超远程鸽在这一赛距上过招败下阵来。我们虽保留超远程赛事,但势头已不强劲,千公里赛也日显冷清。原因是奖金不高。由于奖金的剌激等因素的作用,于是一股短距离赛的热潮迅速升起,已将重点赛事放在五百公里左右的比赛上。一年一度的国家赛已基本上成了千公里以下的中短程赛。从1984年中国信鸽协会成立以来,从未举办过一次千公里国家赛。而各地的大奖赛,首先是公棚引导的汽车大奖赛,更是将五百公里赛事推到了极至。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至今,我国热火朝天的五百公里比赛,包括公棚预、决赛,绝大多数参赛鸽也是引进欧美、特别是西欧的中短程赛鸽。实是国人与国人、与欧美参赛者在拚杀。更重要的是,因急功近利为打比赛争夺奖金、而重引种,不重视育种。不在培育品系上下功夫。故改革开放这么长的时间以来,我们也未育出属于自已命名、举世公认的快速鸽品系。一语概之:我国中短程虽赛事频繁、火爆,而且基本上各层次参与,但却没有形成属于自已育成品系的现实。王伟克先生早就大声疾呼:“最核心的环节,是要尽快培育出真正属于我们民族自已的赛鸽品系,为世人公认。” 如果“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爬行,让人家瞧不起,终究在国际鸽坛上没有真正的地位,这是最大的悲哀。” (《探索中国赛鸽事业的国际地位——第三次“浪潮”中的反思》;见中信网王伟克专栏)郑云涛先生在与国外友人交谈时,早就说过:“目前中国鸽友对三五百公里是一哄而上,是初级阶段,最终会把育种、竞翔定格在700——1000公里”。(《与贺伯特唠嗑》;同上网)这是郑先生对我国赛鸽竞翔、育种趋势的预见。笔者相信,这一预见,终将会成为现实。 二、 我国赛鸽与欧、美赛鸽的差距何在? 必须看到,我国现阶段赛鸽与欧美赛鸽存在巨大差距。其重大差距在于:我国没有育成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鸽。这个差距首先表现在翔速上的差距,以及相关种群上的差异。以比利时为首的欧洲,是现代赛鸽的发源地;美国本土,一百多年前就有古老的远程快速的翠腾系。加之美国又引进欧洲如西翁等优良信鸽,形成了欧美西方赛鸽强国。育成了众多举世公认的中长程快速品系。欧洲在育成现代赛鸽的基础上,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举办了世界闻名的、一年一度举行的千公里级巴塞罗那国际大赛。第一届参赛鸽就达2556羽,冠军分速906米。并形成了国际瞩目的经典赛事。而美国早在巴赛举办前就成功举办了远程赛。如1916年, 一羽名叫“凯萨琳” 的翠腾毋鸽,从1120公里的比赛中当日归巢,领先笫二名两天。震惊世界。(见1997年第4期《中华信鸽》翠腾系彩色广告介绍)为显示其赛鸽实力,美国利用其疆域辽阔、有良好赛线资源的优势,除二战前举办超远程赛外,二战后也举办超远程赛。其中还两次举办了横贯本土、赛距分别为3991公里和4072公里、世界上赛距最远的超远程赛。(各归一羽)从现有资料上看,“现在超远程飞速最快的是美国横跨三洲2000公里超远程赛,上午5点开笼,有2羽赛鸽创下了当天归巢的记录,分速为2500公尺”。(扬志勇:《对利用海外信鸽之我见》;刊于1991羊26期《中华信鸽》)欧、美分别均在千公里比赛、超远程上各自显示出赛鸽强国的实力。而我国赛鸽绝大多数是杂交鸽而不是品系鸽。 已故的蔡明先生在《积极慎重 命名品系》一文中说, “当前,国际鸽界种系林立,各有千秋。比利时新老品系有100多种,在荷兰、英国、美国、日本等,都有一批鸽界公认的品系。我国信鸽有悠久的历史,有较高的水平,但得到公认的品系却寥寥无几。” 不客气地讲,就是:我国尚无国际公认的品系鸽。我国鸽界前辈顾尔锴老先生在《理顺思路 培养品系》一文中指出:“60多年来我国仅培养出2个品系,李梅龄系和黄钟系,在这以后再也没有出现我国自己的品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刊于1996年第6期《中华信鸽 ) 王伟克同志更尖锐的指出:“李鸟诞生70多年了,虽经历了三次‘浪潮’,再无什么‘鸟’树立起来”。(同一文)这就是欧美赛鸽强国与我国赛鸽的根本差距。王伟克在同一篇文章中还说,“李梅龄引进‘德国鸟’,不几天就育成了‘李鸟’;美国引进法国的‘西翁’,形成了‘海斯曼西翁’,还有‘休曼’(又译‘休门’)和戈登品系的出现。日本则有‘势山’、‘细川’、‘松风’、‘南部’系······我们的‘优势’和‘特长’ 还是引进。” 重引种、不重视育种则是我国鸽界的致命伤。当然,笔者这样说,毫无贬低我国有众多优良信鸽之意。特别是吃苦耐劳的远程和超远程赛鸽群体。而是指:我们确实未育出属于自已的、众多举世公认的快速中远程品系鸽。因欧美育出的中长程快速鸽品系遗传相对稳定,因速度快而赛绩自然突出。由于我们缺乏遗传稳定的快速品系鸽,自然在翔速和归巢率上较差。而我国赛鸽基本上是杂交鸽,其致命弱点、缺陷是遗传不稳定,故赛绩大起大落。即使同一窝有的五百、千公里能归,而另一羽在训放中就飞失。因赛鸽是在同一赛距上比速度,不是和我国比谁更远、能过夜。因而我国的远程和超远程鸽在赛事中,在速度上逊于欧美的快速鸽。有人会说,我们在世界重大比赛中不是取得不小的成绩吗?王伟克先生在前两年,就一针见血的指出:“我们在世界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均系使用国外进口种鸽的直系子代获得的”。(现有所改变)因此之故, 才应尽快育成属于我们品牌的快速赛鸽。如要创品牌,如停留在中短程快速上,也只能与欧美在中短程赛事上拚、博。能与千公里级的巴塞罗那长程夺冠赛相抗衡吗?能成为赛鸽强国吗?因此,国内中短程赛事越火爆、越激烈,不重点在千公里长程快速鸽上做文章。我国赛鸽又怎能与西方赛鸽强国一争高下?如热衷于中短程赛事、将其作为重点赛事。我国就只能在中短程这一级别与西方赛鸽强国角逐。就不可能跨入赛鸽强国之门。 三、 迈向赛鸽强国之路何在? 笔者认为:育成举世公认的千公里快速品系鸽,是我国步入赛鸽强国的必经之路。 由于国内公棚将赛距锁定在500公里左右(千公里公棚只有唯一的长江千公里公棚)。奖金还有向上攀升之势头。而且,只要这类公棚存在, 其比赛就不会消失. 也正因为这类公棚的兴起,并还呈有增无减之势。不仅使超远程赛日见冷落。尽管还仍在举办,但势头和规模已大为减弱。更主要的是:极大冲击了我国千公里育种竞翔。这虽是市场经济的反映。但已自觉和不自觉成为了我国育成快速千公里赛鸽品系的重要障碍。如果长此下去,我国仅能在中短程这一级别与西方赛鸽强国交锋、过招。也如是轻量级的拳王争霸赛,而不是重量级的世界拳王争霸赛一样。即不能与一年一度的巴塞罗那国际大赛这一最高层次、这一国际经典赛事一争高低。我国要从世界第一赛鸽大国成为竞翔强国,必须育成遗传稳定、品系众多的千公里级快速鸽、当日归品系鸽。这是我国唯一能与一年一度举行的国际顶级信鸽大赛对抗、一争雌雄的必由之路。如果我国不能育成品系众多、为世人公认的千公里快速品系鸽、不举办一年一度的国家赛,即中国式的东方巴赛。我国赛鸽又怎能与国际巴塞罗那国际大赛,在东、西方的长程竞赛中,各自竞技?我国在国际鸽坛上又有何地位可言? 当今世界鸽坛,赛鸽强国后起之秀不断涌现。是对我国迈向赛鸽强国不可回避的挑战。挑战和机遇并存。我们必须迎战。西方赛鸽强国,虽然老一代已经、和正在退出鸽坛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