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全国各地鸽舍搜索:
搜索

痴迷鸽子的栓哥

时间:2010-06-08  来源:  作者: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栓哥是一名工人,今年六十多岁,从工作岗位上已退休好多年了。每天就养着那一群鸽子,打起来飞飞,落下来喂喂,看飞看落,日复一日挺有意思的。

  不知什么原因,栓哥上世纪六十年代参加工作的单位是县服装厂。那时候的服装厂基本都是女职工,男性职工基本很少,偶尔有一两个也是调味品。栓哥负责外交搞业务工作,经常到各单位走走串串,联系个业务活。我当时是在县医药公司工作,主管总务。单位有个医药加工厂和医药批发部属于劳保单位,这些单位的职工需要工作服,我得负责给他们联系加工工作服。所以我和栓哥有了接触的机会,互相认识,不过那时我们是一般关系,都不养鸽子,平时见面了相互聊聊,开个玩笑。我最好开玩笑的话题就是,说栓哥经常和那些女同胞们在一起累不累,他也毫不客气的说,男女混杂干活不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一笑了之。

  当时的工作服也就是劳动布制作的。在社会上更有人能够施花样的,还专门在屁股上和漆盖上再补上几个大补丁,这更为时尚。其实那些补补丁的人,有些是穿破了,有些还是崭新的也就开始这样操作,好像是更能够显示一种当时的革命精神。在那大革命时期,谁能穿个劳动布衣服,也是很时髦、很显眼的,走到街上好多人都很羡慕。

  主要当时社会上工人和农民的差距很大,认为穿上劳动布工作服的人都是工人,工人阶级可以领导一切,很高尚,每月有几十元的固定收入就很不错了,平均每天工资就一元多。而农民每天争工分,一个劳动日就五分钱到一角钱。不过当时物价也比较低,一斤西红柿才三分钱,一斤茄子二分钱,一个鸡蛋也五分钱。所以有人就干脆直接的讲,农民一天就只能赚到一个鸡蛋。

  栓哥养鸽据说是从五六岁起,中间不养也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其实也就是在服装厂工作我们认识的这一段,除了这段日子没有养以外,其余时间基本没有断过。据栓哥讲,真是爱鸽如命,爱不释手,人不离鸽,鸽不离人。栓嫂子说栓哥待鸽子比待她亲,这话说的似过分也不过分,有时候可真是亲得比老婆孩子还亲。

  就是这么低的收入,栓哥省吃俭用也没有耽误过养鸽子。只不过是数量少一些。改革开放以后,生活富裕了,养鸽子的条件也逐渐的优越了,加上国营企业逐渐的被个体企业的挤压,栓哥也就内退后专业的养起了鸽子,至今又二十多年了。
  
  说起栓哥养鸽子有个特点,只是为了玩,就是不参赛,恐怕丢。在他的家里基本上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屋设施,老土坯墙,老式小瓦房,也没有个像样的鸽笼。
  
  栓哥虽然不参赛,但是却有很多好鸽子。前些年,电子环鸽子很畅行,栓哥只要见到谁家有个电子环鸽子,他百生法子要把它弄到手,圈在一个小笼子里让它和自己看上的鸽子恋爱配对,能不能配上,繁殖的子代能不能飞,他倒不去探讨后果,因为他就不参赛连训放也没有过,所以只是图个乐趣,说起来是什么鸽子的后代,能不能飞谁也说不清楚。栓哥每月退休有一千多元,除了自己家属的责任田生产出来的一些粮食供鸽子吃以外,很少再买饲料,每月能卖上几对幼鸽子也是很微不足道的一些小收入。

  栓哥所居住的镇所在地没有鸽子市场,要赶个鸽子会最近的得跑二十多公里到县城,最远的得到洛阳鸽市三十多公里。刚开始几年他就骑个自行车,从他家到县城虽然只有二十来公里,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坡,他就干脆推着车子走。后来改成个汽油助力车,好像就鸟枪换大炮了,每五天一会他基本都要去。简直成了会会到。

  栓哥没有加入信鸽协会,自己的鸽子还想戴个环,所以就在市场上买一些假脚环给幼鸽子戴上,因为有了脚环,虽然价钱不贵,有些不参赛的鸽友也能偶尔买上几对,要不赤着脚的根本没有人要。

  使我对栓哥记忆最深的一次是,多年前,栓哥想买邻居朱哥的一羽戴电子环的鸽子。通过这一次我真看透了栓哥那些年在服装厂和女人们打交道学来的本事。当时,栓哥听说朱哥有一羽戴电子环的鸽子,想尽一切办法想弄到手。可是朱哥就是不答应,栓哥无奈就从朱嫂开路。先是花了几十元钱在街上给朱嫂买了一件衣服,来到朱哥家给朱嫂姐长姐断的攀谈起来,女人们心善,再加上看到那件很时髦的衣服,况且朱嫂也不知道鸽子的好坏,又一直想让朱哥少养一些鸽子,再一听说一只鸽子还能卖几十元,也就动心了。死活说服朱哥把鸽子卖给栓哥。朱哥看朱嫂也接住了栓哥的衣服,也不愿意让老伴生气,无奈只好几十元钱卖给了栓哥。可见栓哥和那些女人们在一起打交道还是学到了不少精系。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