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模
赛鸽栉膜的观察与实践
用栉膜理论鉴别赛鸽品质的方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人们把栉膜叫做"视团"或"磁团",后来才以生物学的术语"栉膜"一词冠名。因栉膜是禽类特有的生理现象,它能预先反映出很多有关赛鸽内在的生理特性,从而引起鸽友的关注和探索。经过鸽友们多年的观察、统计、总结、实践,以栉膜表现来鉴别赛鸽品质的技术,已日渐成熟,为赛鸽爱好者淘汰劣质、选择良种、把握赛事、繁殖育种,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帮助。当然,栉膜鉴别要在血统、个体都过关的前提下才有意义。赛鸽栉膜鉴别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鉴鸽方法,其最大优点在评价种鸽质量和育种效果方面,它的可视性和早期预见性,是其它鉴鸽方法所不及的。与认识自然界一样,在赛鸽领域里,多一些知识,多一种实践,也许会让你的赛鸽生涯从此与众不同。
通常赛鸽的眼房水是无色透明的(体弱、衰老、病变时除外),当阳光透过瞳孔进入内眼时(以瞳孔为界),栉膜(脉络膜)受自身组织结构的感光特性,与视网膜(血管)的感光特性综合反映出不同的背景颜色;同时栉膜也因感光呈现出不同的色泽。不论背景的色彩,还是栉膜的色泽,从生理上反映出赛鸽的光敏特性。也就是说,栉膜是赛鸽用来感知外界景物,协助飞行的重要器官。它对某种光谱的敏感性,决定了这只赛鸽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飞行(即不同的天气时)的适应能力,栉膜表面的颜色、形状以及与它相关连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经广大鸽友长时期的观察、统计、总结,从栉膜的外观表现中,得到了许多认知赛鸽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指导赛鸽的选择、比赛、育种,其准确程度,越来越高。但对栉膜理论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越来越多的鸽友去探索、充实和完善。 因眼底镜光源的光谱与阳光的光谱不一样,在观察时会有差别,现在只能以眼底镜反映的色彩为准。
将医用检眼镜(以下简称眼底镜)固定在桌面上,周围光线尽量暗一些,打开眼底镜开关,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20档(察看栉膜表面和背景光)。一手按正常抓鸽子的方法,尾上头下与水平成45度角,将鸽子身体固定。另一只手的拇指、中指与食指将鸽子的头部固定,使鸽眼与眼底镜之间的距离3~4厘米左右,先看清楚面砂,再用掌握鸽子头部的手调整头部的角度、远近,使眼底镜的光线照向瞳孔内部的下后方,这样信鸽栉膜的外观特征,便可尽收眼底。 1.背景 当我们看清栉膜时,会看到在栉膜周围有非常漂亮的色彩,如同舞台灯光产生的背景,栉膜则是台前的表演者。这是赛鸽眼内栉膜和眼底视网膜因感光产生的综合效果,它反映了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 (1)日光色(参见插图 4) 色如温暖的阳光,明亮柔和,适应天气范围较宽,可朔性强。常见于大多数赛鸽。 (2)晚霞色(参见插图5) 色如夏日的晚霞,呈浓烈的红色、橙红色或橘红、橘黄色,适应晴好的天气。常见于中短程快速赛鸽。 (3)月光色(参见插图6) 色如清冷幽兰的月光,柔和清澈,适应天气能力极佳。常见于远程、超远程赛鸽。
说明:
感程度和感觉深度不相同,即赛鸽眼内的光敏物质不同。有的对红光敏感,有的对黄光敏感而有的则对兰光敏感等等。这也可以从赛鸽眼内栉膜因感光后会有不同色彩的反映中得到佐证,存在着对阳光(七色光谱)的吸收、排斥或灵敏、迟钝的区别。所以赛鸽在靠阳光定向导航时,在同样的光照天气下,为什么赛鸽们会有不同表现的原因。
偏差。所以根据背景色来判断赛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只能是个概率的统计结论。如要求准确还要参考其它因数。
2.栉膜 栉膜由栉干、栉脉、栉叶、栉头、栉尾有机地组成一体,它们各部分的细节及整体的颜色和形状,经长期的观察、统计、归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赛鸽的品质,即快慢、远近、做种、比赛、近亲、杂交、遗传等等,是鸽友们观察的重点。
(1)栉干(板) 就其整体的颜色,大致有金、银、铜、铁四种(以通体颜色而论);就其整体外形有宽窄、长短、平凸之别;就其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暗淡之分。
有耐力,意志顽强,为多关赛和公棚赛所优选。做种也很优秀,由高品质的纯系 鸽相互杂交所得。(参见插图3)
神经外露的现象, 俗称挂霜。在栉叶表面挂霜的,俗称"圣诞树"。凡有这种特征的是非常好的种鸽,有"种精"之称,一旦拥有,冠军辈出。由高品质的纯系鸽近交所得。(参见插图4)
面色彩发生变化,出现铜镶金(浅黄);铜镶银(白、灰白);铜镶铜(棕红);铜镶铁(灰黑)等等,尤其在栉尾尖部,则品质大为改观。(参见插图5)
镶银(白、灰白);铁镶铜(棕)几种。(参见插图6)
说明:
黄 ---- 耐翔、意志坚定、速度较快。 白(挂霜) ---- 遗传、定向、速度快。 棕 ---- 稳健。 棕偏红 ---- 抗恶劣天气、阴云、有雾。 棕偏黄 ---- 抗一般恶劣天气、耐翔。 灰黑 ---- 晴天。
板面色彩多且杂,一般为杂交鸽。 3)板面清晰明亮 ---- 状态健康。 4)板形窄、长 ---- 速度快、飞程远。 5)板形宽、短 ---- 稳定、速度一般、飞程近。 6)板面凸起或局部凸起 ---- 遗传优秀。 7)栉膜整体抖动频率、幅度 ---- 活力、机警、敏感。 8)栉膜整体短(正视3/4),即栉尾指向脑内,改换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0档仔细 观察后,再进行判断。
(2)栉脉(参见插图7、8) 位于栉干(板)表面,有脊(凸起)、线、星、点、霜等现象,是赛鸽品质优良的表现。
短、宽窄、粗细、色泽不一;有些是全通的,从头到尾没有间断;有些只在头部、中部或尾部不是连贯的;也有一种板面整体高出栉叶平面。
置。就颜色而论有白、灰白、浅黄;就形状有长、短、粗、细;就感光程度有明亮、清晰、模糊。不同的板出现不同颜色的线时,称作╳板镶╳。参见"铜板"说明。
常见,多数出现在视叶上。
金黄色和白色为主。点和星的区别是:点比较大,而星要小的多;还有星比点亮。
面和栉叶的表面,轻轻附着一层或淡或重,没有明显边界的物质,也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雾。
说明:
4) 星、点是霜雾现象在板或叶局部位置更集中(缩小范围)的表现。出现在不同区 域时,传达的信息不同,其价值低于霜或雾。 5)脊是栉板内部强壮的表现。
(2)栉叶(参见插图5、6) 位于栉板的周围,类似植物的叶片,上下对称。由栉膜头部至尾部,从大到小排列,有疏散、密集之状;有发达、肥厚、软弱、瘦小之分;与板连接处有紧密结实、松散稀疏之别;大致有尖(锯齿)、圆、长圆三种形状。是鉴别赛鸽优劣的辅助手段。
为近距离赛鸽。 ② 圆形 栉叶外形呈圆状,属一般型赛鸽。远距离时,有优势。 ③ 长圆形 栉叶外形呈长圆状,属耐力型赛鸽。
说明:
2)栉叶颜色最好与栉板通体一色,珍视栉叶挂霜带星或发光的赛鸽。 3)有时只能看到一侧栉叶,另一侧不明显或显得缺少,这是赛鸽眼睛下视过度,即 经常高飞引起栉膜平面向下偏转形成的现象,可进一步用眼底镜黑色刻度5档或 0档仔细观察,如投影对称,则无大碍。
(3)栉头 位于栉膜下部(赛鸽嘴角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宽平,栉叶也相对发达肥厚,如板面或栉叶生有霜、雾、线、星等品质标记,则预示其育种能力优秀。所以这部分又称为育种区。
(4)栉尾(参见插图9、10、11、12、13、14) 位于栉膜上部(赛鸽脑后方)。这部分的栉板一般比较窄,最终收缩成细尖状,栉叶也随之收缩。这部分外形变化较多,是鸽友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包含了很多赛鸽竞翔的品质信息,所以这部分又称为竞翔区。 ① 剑尾 尾部笔直而尖细(图9),另有一种蛇矛形。是最理想的尾形,竞翔做种皆宜。
做种差一些。
④ 虾尾 尾部较细弯长,形如虾腰(图12)。适于竞翔,有一定速度,但不宜做种。 ⑤ 塔尾 尾部钝收,形如宝塔顶部(图13)。稳定耐劳,大多为一般鸽。 ⑥ 怪尾 尾部形状不规则,形如大头娃娃(图14)。一般鸽,应该淘汰。
说明:
失,成熟后会好一些。 2)栉尾处的栉叶如出现挂霜现象,则是好种鸽的先兆。 3)栉尾尖处如出现栉脉的线、星、脊现象: 线 ---- 好赛鸽; 星、脊 ---- 好赛鸽,做种遗传性很强; 4) 栉尾的形状还有多种,一般尖细直的速度快,粗大厚的速度慢,但稳定。
3.用5档观察栉膜的细微特征(有的眼底镜为6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5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象最清晰处,此时观察到的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此时栉膜象一条多节的幼虫,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即栉膜由一极薄的透明物包裹。观察它的细节,能还栉膜的庐山真面目,进一步帮助鸽友修正用刻度20档观察栉膜时的结论,为鉴别赛鸽品质,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栉干(参见插图15、16、17) 此时的栉干已没有任何表面的特征,只剩下栉叶象一串糖葫芦似的灰暗色的投影:
并且在一直线上。大小不匀、侧歪、错开、松散的,品质要打折扣。 ② 栉叶呈锯齿形的速度比栉叶呈圆形的要快。
插图15 插图16 插图17 ③ 根据栉叶的数量可以大至判断赛鸽的适飞距离: 6〜9个 ------ 近距离300〜400公里 10〜16个 ------ 中距离500〜700公里 17〜22个 ------ 远距离1000公里以上 说明:
(2)栉尾 此时的栉尾尖处,更象是沾有砂粒的棒棒糖,在灰黑色细小的筋干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即视神经。如用眼底镜黑色刻度0档观察,则更清晰。这就进一步证明,用栉尾部的形状和结构来判别赛鸽的品质,是至关重要的。 天津的荣光老师把这种现象比喻成"磁粉"非常有创意,尤其用在赛鸽栉膜这个最关键的地方则更形象,更贴切。 ① 栉尾尖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否则品质要大打折扣。 ② 磁粉(密密麻麻的小黑点和极其细微的丝毛)密集的比稀疏的好,多的比少的好,周边颜色明亮的比暗淡的好。如栉叶与栉叶连接处都布满了麻点时,其品质更是超群。 ③ 火柴头形 ---- 做种比赛都极其优秀(参见插图18) ④ 奶瓶刷形 ---- 做种胜于比赛(参见插图19) ⑤ 鹿角形(树叉形) ---- 一般赛鸽有时有好的表现(参见插图20) ⑥ 粗圆形 ---- 好赛鸽 稳定距离远(参见插图21) ⑦ 细尖形 ---- 好赛鸽 快速距离稍近(参见插图22) ⑧ 弯曲形 -- 一般赛鸽 或许有好成绩 属淘汰之列 (参见插图23) 插图18 插图19 插图20
插图21 插图22 插图23
说明: 1)先观察筋干形状,再看磁粉的密度,弯(顶)的,最好不要做种。(参见插图23) 2)栉膜筋干细长的速度快,粗壮的稳定。
4.用0档观察栉膜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有的眼底镜为1档) 将眼底镜的曲光度,调节到黑色刻度0档,调整鸽眼距离至物象最清晰处,此时可看到肉红色背景上生有粗细不等,深浅不一,疏密错落的血管,而中间有一城楼门洞状的浅黄色亮带,有的亮带边缘镶有黑边(好象括号),黄色亮带中是栉膜结构的内部影像。即"躺在一个透明度极高的睡袋里的多节幼虫"。这比用眼底镜5档观察时,更加清晰也更加准确。 这时观察到的栉膜外观和结论,与眼底镜5档观察时一致。不再复述。只是栉干的影像只有上半截,看不到栉头。因物距太近,赛鸽瞳孔限制了观察者的视线范围。 此时观察的重点是视网膜、磁粉、栉膜尾部的细微状态以及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 (1)视网膜(参见插图24--29) ① 视网膜的底色及血管链应明显清晰,一眼便知。
③ 视网膜血管链的网纹分布应尽量均匀。 ④ 视网膜上出现黄斑,漏孔都是赛鸽体内有病或遗传造成,应引起注意。 (2)栉膜尾部(参见插图24--29) ① 栉尾处的筋干外形不能歪斜不匀。尤其不能弯(顶),这是判断赛鸽品质的关键。细尖的有速度,但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差;粗钝的没速度,但在恶劣天气或中长距离的比赛中,有好的表现。 ② 磁粉的多少、颗粒的粗细、颜色的深浅是判断赛鸽是否有超强遗传能力的标志。(参见插图30--33) 插图30 插图31 插图32 插图33
(3)栉膜在黄色亮带中的位置(靶子)(参见插图24--29)
② 栉干把黄带盖满的 ---- 定向迟钝,但不易受干扰,翔距远。 ③ 栉干只露一侧 ---- 定向不稳定。 ④栉尾与"城楼门洞"顶部应有余地,而且这部分背景应发白发亮,能看到磁粉或丝毛状的神经纤维。(参见插图26、33)
说明: 1)视网膜血管链分布密的比稀的好;粗的比细的翔距远;血管颜色黑的多为远程鸽, 并有耐力。 2)注意观察栉尾处背景光的亮度与面积,背景应宽广,亮度高。 3)栉尾处的磁粉现象和丝毛状的纤维现象,是判别好一羽赛鸽的重要指标。
三.运用栉膜鉴鸽的方法 首先眼底镜的电源,最好由3V直流电源提供,它能保证光源的稳定和亮度,减少误 差。为加强映象,应对被观察的赛鸽建立文字档案,以便日后跟踪验证。如能利用微观照相和计算机技术,将栉膜照相存档备案,更利于鸽友之间讨论探索,理解提高。 表1
1.观察栉膜的要点(参见表1) 2.利用栉膜鉴鸽的实践(参见前述相关结论) 1)适飞的天气 根据背景颜色,关键是板面的颜色判断。 2)适飞的距离 根据板形的宽窄、长短,栉叶的形状、数量,视网膜血管链的发达程度,颜色的深浅综合判断。 3)飞行的速度 根据板形的宽窄,尤其栉尾的形状,标记,栉叶与板连接处的结构,视网膜"靶" 位情况综合判断。 4)赛鸽的分类(比赛或做种) 根据板面的颜色、宽窄,栉脉、栉叶有无标记,视网膜"靶"位情况,栉尾筋干,磁粉或丝毛状纤维结构、发达的程度综合判断。 5)配对的方法(在赛鸽血统、外形都过关的前提下)
确,左、右眼对称,以求复制出品质相同的后代。
一方面强化或超越父母。例如:要抗恶劣天气,由棕板配偏黄的或偏红的相配; 要加快速度,由剑尾或尾部带线的与一般尾形的相配。 ③ 后代栉膜达不到父母水平或与期望相差太远的应尽早淘汰。别指望外观一致就 是成功,这正是栉膜鉴鸽不同于其它方法鉴鸽能早期预见,并且直观有效的地 方。
四.后记 本文是根据前人文章和深懂此道的鸽友言传手教,以及身边一些爱好观察栉膜的鸽 友,长期共同学习实践和观察统计的结果。由于观察赛鸽的地区(北京市海淀区信鸽协会)、数量和优胜赛鸽家族连续性的局限,其结论仅在抛砖引玉,深望有意者赐教。 很多鸽友在观看赛鸽栉膜时,只使用检眼镜的20档。受一位鸽友的指点,说你用0档看的话,准确程度还会高一些。实践的确如此。 应该说好鸽必有好眼,但有好眼未必是好鸽。在赛鸽领域里,未知和不解的东西太多,但愿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去探索。用栉膜鉴别赛鸽的方法,是我们开启赛鸽神秘大门的又一把钥匙。 本文由鸽友张春山(原兰州军区空军飞行员,有近二十年的飞行生涯)绘图。全文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本文参考资料: 韩立军、陈俊亦 著 《信鸽视团的种类》---中国赛鸽信息网 《视团--'板'的类型》 ---中国赛鸽信息网 《视叶》---中国赛鸽信息网 荣 光 著 《读书育鸽札记》---中国赛鸽信息网 陆之梁 著 《鸽眼解析》---赛鸽丛书 东方欲晓 著 《从栉膜迷思中走出》----科学养鸽2005/6
2006年5月25日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