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长存 友情飞跃
友谊长存 友情飞跃 难忘的九七南京行 王永 摘自<翱翔杂志04年第4期> 古城南京,人杰地灵。八月的南京城,骄阳似火。绮丽绝伦的长江畔孕育了 一方故土,山清水秀的南京城自古人文荟萃、民风淳朴。饲养赛鸽,情操高尚,向来为各地养鸽界崇尚。近年来,南京赛鸽手英才辈出。如今,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在赛鸽手百家争鸣,璀璨的群星中,钰生鸽舍自然也分外耀眼。 带着对名家的崇拜,中江92-037005的"搭桥",使我有幸结识了南京鸽界名人丁钰生老师。与丁老师的结识有一段小小的插曲。几年前,中江92-037005深雨点沙眼雌鸽,在一次二千公里大赛中迷落于我市一鸽友处,经过几年的精心饲养,始终不产卵,就送给了别人。几经易处,最终落人到本棚,我用尽了种种办法,终于让此鸽产了卵。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虑,决定将该鸽送还鸽主,了却我的心愿,也算是《翱翔》杂志的牵线吧,经查核,知道此鸽是南京名家丁老师之鸽,仓促间去了一封信,在忐忑不安中盼来南京方面佳音,从中得知中江92-0378005乃大铭鸽"浪里白条"92-037004黄眼雄鸽之妹妹,是丁老师棚中当年放鸽主力鸽,言词之真切;并邀请我到南京做客,通过几次电话与书信来往,带着对丁老师的敬慕,从邳州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朝着古城方向而来。 凌晨五时,列车缓缓驶进南京西站,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涌出了出站口,时值东方泛白,招手乘的士直奔秣陵路101村1幢2门602室丁老师的家,叩门之后,丁老师不在家(在北京),丁老师的妻子热情接待了我们。进屋之后,首先映人眼帘是一排精致的奖杯和墙上放大的七羽冠军铭鸽照,七羽冠军铭鸽更是能显示鸽主的赛绩实力。依次为"黑衣骑士"苏南89E6392雄深雨点黄眼850km闽、皖、苏对抗赛冠军;"元霸"苏南90M145雄91年110km61位92年1500km9位,93年800kmll位,年2300km冠军;"飞天"苏91-00135雌92年秋厦门对抗1000km冠军;"公主"苏93-535341雌95开封500km当日归,95西安1000kml31位,95洒泉2000km5位,"雪冠郡主"苏95-219689雌96年2月21日"名人名鸽"5位、3月10日争霸赛冠军、指定鸽冠军长胜小姐"爱心杯"-08991雌95年650kml0位,96年名人名鸽争霸6位指定鸽冠军,共13次中长程获奖。"浪里白条"苏92-037004雄千公里6名,93年2000kml5位,94年酒泉2000km冠军,其子97年获400km511名职工赛冠军。 欣赏之余,丁老师的弟弟于勇师傅(随母姓)从家中赶来陪我们聊天,并带我们登上了丁老师的鸽棚。丁老师的的鸽棚座落于六楼顶层,周围环境干净整洁,安宁静谧,透出乎和恬然的氛围。三间鸽舍并排而立,一字形铁棚栏嵌在前面,铝合金整体结构,布局合理、美观。中间是赛鸽棚,左右是种鸽棚(换羽、冬季可作雌雄分棚),巢格大约高三十厘米,宽三十厘米。整座鸽棚大约饲养百十羽,种鸽五十多羽,其余均为赛鸽。如此豪华鸽棚,羽羽英俊的铭鸽,溶人了丁老师付出的多少心血啊!丁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对爱鸽的激情,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荡起了我们对丁老师的钦佩之情,值得借鉴与学习,让我们在鸽业上更上一层楼。 六楼鸽棚旁边,有一座二十多平方米的平房,中间摆着几张桌椅,墙的四周挂满了各地鸽友们所赠的友情锦旗。据于师傅介绍,这是专供候鸽和鸽友走访聊天地方。在这一片小天地中,每天晚上,小屋内总是门庭若市,济济于堂,谈论鸽经。对鸽友们的特佩神侃,丁师傅往往奉陪到凌晨方才作罢。就在我们品味其中的道理时,于永师傅从棚中捧出了一、羽羽上乘铭鸽让我们观看,其中有大铭鸽"浪里白条"、"飓风飚翼"、"019借森系孙代"、"浪里白条"的母亲与子代、"长胜小姐"、"雪冠郡主"、"幂衣骑士"、"台鸽灰雌",台湾周逸年先生的"戈登系,柳园六奖"、"疏勒河十五奖"、"公主"等一系列铭鸽。手捧一系列铭鸽,不禁心情激动,感慨万千,这是我们梦寐以求,早已想见的名系,如今竟捧在自己的手中,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于永师傅耐心地向我们一一解释了各羽铭鸽的血统与特性,并将钶养管理向我们逐一介绍。他说:"我们的鸽子都是敝棚飞,饲料多样化,以豌豆为主食,玉米、小麦、高梁、菜籽、花生米为辅食,水食每天勤换,罐头瓶盛水喂鸽,便于运输时鸽子习惯,保健球一天喂一次,吃不完扫掉,以防隔夜细菌侵入。"在谈到血统时他说:"血统为主导地位,在了解一羽鸽子血统后,还要知道鸽子的习 性,各地都有优秀鸽,就看鸽主怎样合理使用,配对时要敢于冒险,别畏惧缩缩。为避免少走弯路,直接向鸽德高尚的鸽友处引进,如果该鸽友情操高尚,会将棚中之优秀鸽给予支援。鸽子到手后,就看自己的管理如何了。我们的鸽子从不家飞训练,只是在比赛时跟着协会训放。不要饲喂天落鸟,天落鸟到底都是迷失鸽,冠军永远都不会迷失。当然,我们也不排除天落鸟的后代飞出好成绩,那只是带有偶然性因素。我们的鸽子都是以自己棚中一路为主血,各路为辅,只要有耐心和恒心,事必功成。在需要时,也可以引进铭血掺进自己主力鸽血液中,然后将此鸽优良基因拉回到本棚主力鸽优秀血液中,以此进行改良。使自己的群体更加复壮。"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时至中午,于师傅和丁师母邀请我们去会餐席间,他们说:"你们精神可嘉,象你们这样品质高尚的人,鸽界也寥寥无几,我们衷心感谢。"听后,我们都觉得不好意思,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嘛!吃罢午饭,由于坐了一夜火车,自感倦意疲乏。丁师母竟让我们在六楼鸽棚旁边的小屋内小憩,这真让我们受宠若惊,连忙谦让,心中顿时百感交集,在不知道我们是何人品时,就在丁老师爱鸽被盗后不到一个月内,丁师母竟相信我们这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满棚铭鸽的屋旁,让我们休息片刻,这宽广无襟的胸怀,坦荡无私,怎能不让人感到可亲与崇敬呢?最后,执拗不过,我们就此休息了片刻,晚上由丁师母叫醒,下去了吃了饭,等候丁老师从北京乘机回归南京。 夜里十二时,丁老师满头大汗,顾不上沐浴,就直奔六楼顶层。此时,我正与几位鸽友聊天,只见丁老师直奔我们而来问:"谁叫王永"。我说:"我就是"。一切都在不言中,丁老师和我握了手,客气话之后,言归正传。丁老师着重谈了他的养鸽历程和"浪里白条"的情况,"浪里白条"乃南京养鸽前辈顾渡辉柳园六奖配玉门八奖。南京81-17318 84年柳园六奖,南京83-18317、85年千公里冠军;玉门八奖,上述两羽鸽,均乃远程、超远程快速血统,相配之后,出现赛绩鸽多羽,"浪里白条"为孙代,该鸽一岁龄时二个月内连续飞行4500公里,九四年获冠军时已连续飞行一万多.公里,被当时的《栅翔》、{赛鸽》台湾杂志《名鸽天下》等刊登报道。 42岁的丁老师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得多,丁老师养鸽有十多年,多年的养鸽生涯,家庭的琐碎,操心过度,头发都败颓了,可是那种魏孜不倦对信鸽事业的追求,为我们所敬佩:在养鸽高手如云的南京城要立于不败之地,心目中就要有自己的准绳,付出的艰辛也要比常人多+不过风霜磨炼也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勇于向上的进取心。他的刻意追求和精益求精,使他对训养赛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既利用几年短暂的空间,将翔绩提高上去,又拜师交友,与国内外的养鸽同行交流、切磋鸽技。他对各种赛鸽杂志都特珍惜,百读不厌。平时,他便一头沉人书海,一头沉人交友,训鸽中去。俗语白:书中自有黄金屋,遨游披阅之中,凡看到有用的养鸽经验资料,他就抄录下来,搜集整理。日积月累,为他十几年养鸽生涯奠定基础o 丁老师告诫我们,养信鸽,首先要讲人品,重鸽德,同时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功底。他结合启己常年的种、养、训练经验观侃而谈,用例是那么精当,分析是那么人理,而结论又是那么令人信服。他又说:"对养鸽要有信心,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要有所成就,必须勤奋、苦学、实践,舍此别无捷径,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多钻研书籍,从中细细品味、琢磨养鸽前辈的经验之谈,争取将赛绩搞上去。" 深夜十二时,我们起身告辞,丁老师从棚中捧出支援我们的鸽子,说:"好好喂,年底,我一定到邳州去做客。我们发自内心的激动说:"我们邳州鸽界欢迎你们光临指导。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