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低成本引种小议
工薪族低成本引种小议 一位大学在读生,学业名列三甲,因家境窘迫,有申请助学金的考虑,但课外活动却独衷赛鸽。打听到本人此好有点成绩,辗转提出按行内价购买某款赛绩鸽后代。本人自知有善心而乏善力,获悉内情后答道:“读好书,处理好与事业的关系,所要鸽子,不卖,送!” 话语断然,内心却禁不住唏嘘慨叹。 这件最近发生的事,让笔者感觉受赠、合作、天落等七种引种途径中,购买一途,在向贵族化转变过程里,最让囊中羞涩的工薪族心惊胆颤,也回想起由于对赛鸽活动的热爱,不少捉襟见肘的工薪族依然省吃俭用,艰辛努力地积攒,在某个合适的时候,突然象富翁巨贾般豪气干云,倾囊一掷引入一羽二羽种鸽。此时,他们因实现小小愿望而露出的笑容神采飞扬地绽放,脸上写画出的喜悦、兴奋、和怜爱之情,就如古书里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但现今商品社会里,无论贫者富人,引进鸽子,尤其追求名列前茅的优秀赛鸽,不可避免地会与买卖扯上瓜葛。那么,能否让工薪族引进种鸽,可以少花钱多办事,真正做到物有所值呢?本人根据多年的观察和实践,重提一种现象和许多心思缜密的鸽友经常使用的老旧做法,希望对低收入鸽友低成本引种和用种有点启发: 某次观摩公棚决赛,第一梯队到达21羽赛鸽,最先降落的两羽疲累地站在入口前,稍后的第四羽鸽子一降落,马不停蹄抢闸冲线,终于让长期以大羽数参赛的大户实现了公棚赛首个冠军的美梦。拍卖之日,鸽主五万元举牌,最终拍回,而第21名,则二千多元轻松易主。 本地某次500公里比赛,头批赛鸽13羽,在随后举行的评品会上,混放的赛绩鸽中,那六、七羽灰二楞样貌之相似连鸽主不看足环都无法辨认,似乎验证着“一种天气飞一种鸽子”的观点。本人借机询价,冠军鸽主开价五千,尾名鸽主开价一千大洋。 事例比比皆是,并非偶然。 本人认为:冠军与13名、21名,除了心理因素外,其实首批归巢的赛鸽之间的水平并无太大差异,反有运气成分,但于销售,名次列前者,较列后者,价格自然有倍数之别。 有鉴于此,本人提议需要引种的鸽友,综合遗传家族性、眼砂、骨架、地域性等因素,不妨退而求其次,引入第一批归巢而名次列后鸽,譬如《立木千斤》主人公德成哥,只是引进500公里决赛第96名,便诞生了冠军,如此可以省下许多血汗钱。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