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全国各地鸽舍搜索:
搜索

对一位老鸽友训鸽热情的打击

时间:2014-09-06  来源:  作者: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对一位老鸽友训鸽热情的打击


    昨天下午,闲暇无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老鸽友那里去玩。老鸽友是一名老中医,多年前失去了老伴,因各种原因至今还独身,虽已跨入七十多岁的古稀之年,但至退休后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坚守在岗位上为病人服务。当医生就是这样,越老越中用,当官的,教学的,经商的,干任何行业的到了老年都有个休息的年龄段,而唯独当医生的,特别是中医,越老越中用,能干一辈子,直到交了户口本去见马克思。

    有些情况,也不是医生自己刻意要继续干下去,到了老年,也确实想歇歇,安静一下,过几天舒适的生活,不否认有些病人他硬要找着你看不可,认为老医生有经验,你不给他看一是违背了自己的职业道德,二是病人也不高兴。有些是干了一辈子,一生没有干过其他的事业,闲着觉得无聊,干脆人家医院返聘,就再去坐坐诊,给病人看病既是一种服务,也是一种消遣和乐趣,消磨一下时间,解除一下人不可一日无事的烦恼;当然,这些年,也不否认有些老医生确实是还想再拾两个外款,弄两个银子花花。总之,尽管各种情况都有,致使老中医都没有歇着。

    到了老鸽友的门诊室,先是沏茶,让座,客套几句。科室里一般到了下午,病人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闲坐,可老鸽友并没有浪费这些时间,而是在翻阅多年前的一本信鸽杂志。因为科室里虽然有一部电脑,那是仅供看病时使用的,与外网不通,只能查阅院内消息,给病人开处方,开个辅助检查等,其他的一概不通。

    我看他翻阅的那一本杂志最少翻有几十遍,这本杂志已经不是我来他这里第一次看到的,纸章明显有些毛茸茸的痕迹,里面有些文章的要点他还圈圈点点的进行标记,有点像上世纪学习毛主席著作那样认真,那样痴迷,那样执着,可见老年人的学习精神非常可嘉。这里也不难看出,老中医不看医药类书籍,却翻阅信鸽杂志,充分说明了他对鸽子的挚爱和痴迷。

    闲聊中他说,协会通知本月9日开始训放第一站,在训放之前自己已经带着鸽子在十几公里以内训放好几次了。他采取的办法是每天晚上就把需要训放的鸽子抓好,从三楼提到一楼,第二天骑着摩托车带出去放飞,有时候开笼一齐放,有时候为了单个训练,就一羽一羽的放。并说,这样做已经好多年了,初秋季节早晨天冷就穿着西装羊毛衫,回来后随便一吃饭就赶紧上班。虽然很紧张,但也很有生活滋味。

    话讲到这里,作为一个养鸽、爱鸽人我非常敬佩他的精神,十多年前自己养鸽时,每天也是这样操作的,还多情节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不过那时候才五十来岁。可这位老鸽友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白天上一天班,不顾疲劳晚上要喂鸽子,还要将几十羽鸽子抓好,装进笼子,第二天早晨上班前还再骑着摩托车行程几十公里去训放鸽子,这种挚爱和痴迷,就是一般年轻人都做不到的,可是,一个老人竟能在几年时间里坚持下来,真的难能可贵。这不是焦裕禄精神,更不是雷锋精神,这是什么精神呢?这就是一种痴迷、挚爱鸽子的精神!

    当他把话讲完之后,我说老哥哥,也许我讲的话有些给你泼冷水,希望你三思,这么大年龄了,每天还要上班,晚上和早上还要喂鸽子,打扫鸽舍卫生,这样的训放是否不要再做了,骑摩托车就像玩活龙一般,必然这么大年纪了,腿脚不太灵活,一旦有个三长两短,先不说上不成班,躺下来谁来伺候咱呢?况且玩鸽子出了事故,伤害了身体,孩子们和外人又是怎样的看咱呢?会怎样舆论咱呢?这话确实有些泼冷水,但是老鸽友细心听后还是非常认可的。

    走出老鸽友的科室之后,自己感觉话讲的有些太直白了,打击了老鸽友训鸽子的积极性,稍微有些后悔,可是,经过反思后,还是认为应该这样讲。真正的朋友,真正的鸽友就应该讲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有啥说啥,否则还算朋友吗?。

    一个多小时后,老鸽友给我通了电话,他说,兄弟,你的话我经过反复考虑,还真是正确的,你放心吧,我就随着协会训放就是了,不要再惦记了!这时,我的心才彻底的平静了。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