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全国各地鸽舍搜索:
搜索

记中国赛翼鸽舍贾振国(图)

时间:2013-04-25  来源:  作者: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记中国赛翼鸽舍贾振国

    目前,由于公棚赛事猫腻多多,说不清道不明,水有多深沸沸扬扬,于是,在全国各地协会赛和特比环赛发展得如火如荼,异常火爆,但是,如何能够在协会赛和特比环赛事中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长盛不衰、永葆青春,这是好多鸽友很难把握的。然而郑州中国赛翼鸽舍贾振国先生在这方面相对就做得比较好一些,连续多年参加中原地区奖金额最高、竞争最激烈的"王中王"特比环大奖赛,进奖名次、入围羽数年年都有增长,年年都有提高。直线上升、独占鳌头。

    2008年获得"精英杯"特比环大奖赛团体冠军;

    2009年获得河南省第七届幼鸽"王中王"特比环大奖赛单鸽第6名;

    2010年获得郑州市第八届"王中王"幼鸽特比环大奖赛单鸽第29名,伍佰元赛前指定第2名,本届决赛上笼21羽,进奖9羽,当日归巢17羽;

    2011年郑州市第九届幼鸽"王中王"特比环大奖赛录取350名,进奖18羽,获得团体亚军,这是历届进奖羽数最多的参赛选手,其中50名以内参加拍卖6羽,也是历届羽数最多的参赛选手,同时获得赛前指定伍佰元组第5名、二百元组第2名,而且当日归巢26羽,也是历届归巢最多的参赛选手,本届购环42枚,决赛上笼36羽。在本次决赛中突破了历届赛事的几个之最。

    2012年第十届"王中王"特比环大奖赛录取500名进奖13羽,并获得季军的好成绩。按照参赛和进奖总羽数相比还是比较优秀的大户。

    贾振国先生不光特比环成绩好,而且普赛成绩也很好。多年前,贾先生就看上了特比环赛事,硬是凭着自己的拼搏、毅力、智商和聪明才智在引进的优秀种鸽中进行杂交、提纯、改良、探索,稳扎稳打,不屈不挠,最终培育出了一路符合中原大地特比环赛事的优秀种鸽队伍。

    追溯到几年前,赛翼鸽舍参加协会赛和特比环赛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参赛往往是前期速度很快,在预赛之前归巢速度惊人,分速超常,但是到了决赛就不太理想了,甚至有些当天还不能归巢。鉴于这种状况,贾振国先生就在自家种鸽队伍中优中选优,挑选更加优秀的种鸽,从骨架、眼砂、膀条、肌肉、羽色上根据飞行路线、飞行距离,利用爱亚卡普詹森邦德007和自己镇棚的幕利门军校生以及019与新近引进的快速鸽子进行杂交,通过实践循序渐进的进行改良,最终一步步提高了参赛队伍既稳又快、又耐的整体素质,使归巢率和归巢速度明显提高。

    然而,协会为了避免在鸽友们中出现A、B棚现象,对"王中王"幼鸽特比环赛事一年调换一个赛线,每年的赛线都不一致,每个赛线都有大同小异的差别,这些因素在培育参赛鸽子时都要全方位考虑进去,不能偏激、不能顾此失彼。

    大凡养鸽人都普遍认为,特比环赛事和协会赛事主要是靠养鸽人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以及平时的日常管理来取胜的,更有人很直白的把这种现象叫作功夫鸽。说什么公棚赛是纯粹靠血统和运气的,鸽子选送到公棚自己一点力气也用不上,只有凭天由命靠运气。其实,粗略的看这两种说法和结论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分析也不完全正确。

    其一,先说选送公棚的鸽子,虽然自己在饲养管理上用不上劲,任凭公棚摆布,这一点不错,但是你如果没有一定的赛鸽经验和知识,再好的血统不能科学的配对,不能黄金配对,不能把种鸽出生的子代培育到最佳的、最适宜飞翔的体型和状态,到了公棚也是天落鸟,为人家做菜。

    只有培育出优秀的子代,只有培育出适合所选送公棚飞行路线的地域和地形,才有机会去获奖,去摘金夺银,去创造辉煌。

    其二,就说打本地协会赛和特比环赛,虽然鸽子是在自己家里饲养管理的,自由权、调养权、训放权和一切支配权都由自己把握,鸽子的所作所为都归自己指挥,但是,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种鸽基础,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经验,没有一定的智商和聪明才智,任意摆布,胡乱饲养,瞎胡操作,恐怕仍然不会飞出好成绩。再聪明的人,能给观赏鸽培育出成绩吗?

    就身边看,参加协会赛和特比环赛的那么多鸽友,为什么有的能够出成绩,有的就不能出成绩,有的是偶然出一两次成绩,有的是连续不断的出成绩,这就明显的体现了经验智慧的差别,当然也不能否认鸽子血统有差别。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成绩的都是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汇总,绝不是空穴来风、随意操作就可以成功的。打协会赛特别是特比环赛,虽然需要一定的空闲时间来饲养管理,但更重要的还是靠智慧、经验和悟性来操作、来调养,否则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振国先生这些年在"王中王"特比环赛事中突出的表现,一是归巢率高,进奖率高,名次年年提升;二是这些年参赛始终能保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快,呈现出了年年增长的势头。当然,鉴于"王中王"幼鸽决赛在中原大地激烈竞争的严峻局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冠军看一年一调换、无规律的轮流坐庄,从来没有一个鸽友连续坐庄。然而就是有些获得过冠军的鸽友成绩也是起伏不定,有些是今年虽然获得了冠军,下一年不但没有冠军,而且连前名次都很少见到,呈现出了种鸽基础不牢、根基不稳、配对不科学、管理不到位的状况。

    三是购环数量虽然不是最多,但决赛上笼羽数却比较多,每年特比环幼鸽套上环以后的存棚率比较高,这也是一个很不容易掌握的经验。好多鸽友购买了特比环,但到了决赛上笼时连三分之一的鸽子都保存不到,家飞和训放自然淘汰率太高。贾振国先生在这一点就做得比较好,所以,他创新了"王中王"幼鸽特比环赛事的几个之最,确实在几个方面都把握得比较好,在业内是不多见的。充分说明了贾振国先生在鉴别鸽子上能够做到识鸽、懂鸽。

    在采访贾振国先生时,鉴于这些年他在协会和特比环赛事中取得的优异成绩,鸽子飞得那么稳,进奖率那么高,真想掏出些他的真经,供广大鸽友们借鉴学习,可贾振国先生一再谦虚的讲没有什么经验。他很朴实的说,自己只是根据书上看到的、平时和鸽友们交流中听到的、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汇总、过滤、感悟、探讨,自己认为是经验的就试验着进行操作,感到不适合自己口味的、认为不适合自己操作的就全当没有听到和看到,同时也不必要过于去追究和反驳。

    他说,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事业千万种,成功的经验人人都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赛鸽道路上的成功,这个谜更深。要根据自己的条件,要根据自己的实力,充分发挥自己的勤奋、拼搏、毅力、智慧,做适合自己的,干适应自己的,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不为失败找理由,更为成功找方法。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能够得到回报!

    在问到他的基础种鸽时,他很客观的讲,目前随着赛鸽形势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优秀的鸽子到处都是,通过公棚、协会频繁的赛事,鸽友们多渠道引进,每个鸽友棚里都有优秀血统的鸽子,不像早些年好的血统鸽子确实在个别有钱人的棚里控制着,一般工薪族鸽友只能是望尘莫及。

    他说,有了好的血统,还要看你认识不认识鸽子,能不能发现用优秀的鸽子来做种,来调配。如果你不能读懂鸽子、不能认识鸽子,优秀的种鸽很可能就会从你的眼皮下面溜走。这必须靠自己来实践、来感悟,有些操作性理论在书本上根本就找不到,别人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你介绍,纯粹是一种悟性。

    近年来,贾振国先生在自家优秀的种鸽队伍中又特别调整了一对黄金绝配,不光子代飞得好,就连孙代参赛也非常出色,这路血统已经飞了四五代,成绩都很优异。而且,这一路鸽子支援给全国各地的鸽友们,它们的子代、孙代也都在全国各地协会赛,公棚赛中飞出了很好的成绩。

    根据在他鸽棚短暂的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秘籍,就是无意中翻开了他对鸽子记录的日记。一是从配对开始就记录得十分详细。譬如举一对种鸽为例:雌、雄各是什么血统、什么成绩,父母什么血统、什么成绩,该血统上代、同代、子代有什么表现等非常详细、非常清楚。让它们相配后培育的子代目的是改变什么、提高什么、参加什么距离赛事、适应什么样天气的赛事等等。

    二是种鸽出蛋时间、幼鸽套环时间,幼鸽出壳后的状态、发育、断食后的抢食情况,第一次出笼时间,第一次出笼后的家飞表现、飞了多长时间等等。以此来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进行优胜劣汰,留用的赛鸽或者种鸽一羽胜似一羽,不能让其滥竽充数,空占编制。

    三是从训放开始,逐羽鸽子掌握它们的状态,还有几根条没有倒齐,上笼前什么状态,归巢后什么状态,归巢时间几点几分,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还是迟归,回来后状态、粪便如何,回来后是立即进棚还是在外逗留不进棚等等。

    四是家飞,家飞的天气如何,从几点开笼,几点归巢,在天上盘旋的时间有多长、飞翔的状况如何等等都记录的非常认真,清楚。

    五是防疫,鸽子用什么药物,多大用量,用药后鸽子的精神状态如何,饮水、进食情况等等,一清二楚,毫不马虎。

    从他的记录中可以大体分为配对育种篇,雏鸽发育篇,家飞训放篇,药物防疫篇。以上记录一年四季基本不间断,说实话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不是取得成功的基础条件,这是不是就是我们鸽友们平时讲的成功决定于细节,成功来源于点点滴滴呢?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贾振国先生还是非常谦虚的讲,在赛鸽的道路上谁都是起点,每一个赛季之后都要从零开始,成绩只能代表过去,谁都有失败,不要拍失败,失败了只要能够勇敢的爬起来就有成功的那一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初步设想,准备近两年在做好协会赛和特比环赛事的基础上,参加一些各地公棚赛,决心在公棚里再施展一下自己鸽子的才华。因为多年前他参加公棚赛就取得过很多很好的成绩,如今还想在公棚赛中再实现一些新的突破!

由于住房条件有限,房顶又不规则,贾先生房顶上的鸽棚分为两个,一棚坐西向东,二棚坐北向南,虽然面积都不很大,但都很科学合理,干净卫生。在楼下还有一个种鸽棚,共为三个棚。除楼下种鸽棚完全为种鸽以外,楼上一棚和二棚均有种鸽和赛鸽。

房顶上一棚的正面。

贾振国先生手捧季军奖杯,高兴的同时想到的更是今后的奋斗和拼搏。

4月25日,笔者采访贾振国先生时,他正准备为幼鸽套环,这是他在查找日记本看这对幼鸽是套特比环还是套普通环。

贾先生为幼鸽套环和记日记的几个画面。

建在楼下室内的种鸽棚。

优秀种鸽。

幕利门种鸽。

一棚孵蛋的种鸽。

一棚孵蛋的种鸽

一棚孵蛋的种鸽。

一棚种鸽。

一棚种鸽。

一棚部分幼鸽。

一棚部分幼鸽。

一棚部分幼鸽。

一棚部分幼鸽。

这些幼鸽父母都是很优秀的。

二棚鸽舍。

在鸽舍里安装的排气扇。

贾先生的鸽舍虽然不是很大,但是都被隔成几个小间,便于不孵蛋期间雌雄分开饲养。

这一路鸽子都是五百公里左右又快又稳的鸽子,他们在五百公里都有很好的成绩。

2012年“王中王”特比环季军。其实,好几次特比环比赛,他的鸽子如果不是鸽舍距离之差,也可以是冠军,有时比冠军还早归巢几分钟。但是,社会上不光是赛鸽,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公正!

手捧季军,四五千羽鸽子的拼搏,人也不易,鸽也艰难,真是来之不易啊!

季军鸽子的膀条和尾巴风采。

季军鸽子的头部风采和眼睛魅力。

种鸽形象。

孵蛋的种鸽。

阿列维什。

基础种鸽。

贾先生训鸽的几个镜头画面:1、开笼,2、训放开笼后清理笼子里的粪便。3、小孙子为赛鸽开笼,4、一只、一只的训放。

2008年获得特比环团体冠军,这是在领奖台上领奖。

2009年获得“王中王”特比环六名。

2012年获得“王中王”特比环季军,这是在领奖台上领奖。以上是部分领奖画面。

留在家中的部分奖杯。

支援鸽友的鸽子飞出好成绩后,鸽友给贾先生赠送的锦旗。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