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电子杂志是传承信鸽文化的最佳方式(图)
信鸽电子杂志是传承信鸽文化的最佳方式(图) 在中鸽网首页上方板块中有一个电子杂志栏目,过去一直没有多关注,昨天打开一看,还真的很新颖,很方便,好像自己走进了储存有很多信鸽杂志、书籍的图书馆似的,琳琅满目,几百本杂志、书籍任您随意打开浏览。想看历史上那一年的,可以从网络的页面中去查找。特别是多年前的一些古版本杂志和书籍,非常吸引眼球,浏览着十分有兴趣,使自己能学到很多养鸽赛鸽知识。有了这个栏目,一旦自己想看哪些原本杂志,了解哪些知识,在鸽友们中又寻找不到的时候,就可以在这里查找。你不用花钱,不用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学习,掌握更多的鸽界信息和养鸽、赛鸽知识,真的很方便极了。 这是日前与专栏作家汤兴光老师聊天时,谈到了这个话题,于是,萌生了对电子杂志了解的兴趣。得知这些年他一直默默无闻的在操作着这件事情。据汤老师讲,饲养信鸽几十年来,一共收藏有近800本信鸽杂志及信鸽书籍甚至是孤本,然而,家庭空间越来越小,这些杂志都需要占据一定的住房空间,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杂志种类的增多,杂志发行量也越来越大,如何保存,如何做好向养鸽后代完整地留存下文化遗产,确实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很好研究和商榷的话题。他特别幽默的提到,一旦自己去见了马克思,这些宝贵的杂志还有人能继续保存下去吗?他甚至与南京图书馆联系,他去世后自己家中所有杂志及信鸽书籍捐给南京图书馆,以表示自己对传承信鸽文化微薄的一点贡献。 说实话,信鸽杂志实质上就是信鸽文化的载体,我们都讲要宣传好信鸽文化,要传承好信鸽文化,要把传承信鸽文化作为一种历史责任,等等一些冠冕堂皇的口号宣传不离口,那么连信鸽杂志的遗留和保管问题都解决不好,又如何谈弘扬和传承信鸽文化呢? 为此,军人出身的汤兴光老师高风亮节,不计报酬,不计得失,辛辛苦苦将自己多年来收藏不同的800本信鸽杂志及信鸽书籍制作成电子版本140本,并通过有关部门及作者及亲属授权在中鸽网上传了120本,这里非常遗憾的是已经做好的20本及还未制作的600多本(因不授权就沒信心制作了),也因为得不到有关部门及作者的授权只能收藏在自己家里不能上传到网络上。 电子杂志就是通过电脑扫描将原杂志一页一页的记载下来,与原杂志一点不走样、一模一样的脱版下来,以电子方式记载在电脑上,为后人探讨研究信鸽文化提供很好的历史参考依据。这项操作既具有现实意义,又具有历史意义,科学、方便、实用,对推动信鸽运动发展,弘扬和传承信鸽文化都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并不与鸽界任何业务有什么利益冲突,但是操作版权却很难审批到,不知是因为何种原因? 这里我们要特别呼吁中鸽协及有关部门,要从快、从速为汤兴光老师解决版权问题,使其尽快将家中已经做好的电子杂志上传到网络上,并继续将家中那几百本杂志制作成电子版本,以此更好地服务和造福广大信鸽爱好者,为科学合理的保存信鸽杂志,传承信鸽文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下面借助图片和大家共同分享信鸽电子杂志阅读的优越性。
以上图片为网络电子杂志首页,每个页面显示有32本杂志或书籍,这里你可以根据页面上展放的杂志,点击你需要翻阅查看的杂志或者书籍。如果这一页没有,你可以点击下一个页面。目前、网络上已经上传了8个页面,并在继续上传。 杂志封面。 杂志第一、二页。 杂志正文。杂志页面下面从左至右显示,赛鸽 JB25集,再往右看显示:封面、封底、上一页、下一页,我们可以用鼠标点击这些显示图,需要看哪一页点击哪一页。
页面中小手附近的“放大”可以把页面上的文字放大,以至于适合自己阅读为好。 页面上面的小手指附近的“缩小”可以把文字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此放大和缩小浏览起来很方便。
放大以后,文字原屏幕如果显示不下,页面左下角的箭头向下移动可以把文章移上移下,
左上角的箭头可以把文章向上移动。
放大或缩小使你浏览后,可恢复到原页面状态。敬请您不妨可以亲自一试。
如有关李梅龄养鸽法 "李鸟"的形质特征 一书 因板权问题 该书提示 本会读物 翻印必究
就应尽快筹建中华信鸽电子版杂志建言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