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鸽人与他们的信鸽
在崇山峻岭间振翅向西 2011年10月1日清晨,在奎先达坂东70公里处,伊犁州强运赛鸽俱乐部举行的秋季比赛正在进行。参赛的信鸽需要翻越天山山脉、躲避突发性天气和飞禽猎手的捕食,长途飞行500公里,最终沿伊犁河飞往伊宁市比赛终点。 在天空翱翔的信鸽 下午8时许,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临,第一批信鸽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家住农四师一中家属院的王郁刚刚退休,他养鸽子已经有29年了,过去两年在春秋比赛中都有不错的成绩。在2011年9月的300公里比赛中,他的信鸽夺得了第一名,他骄傲地称自己这只信鸽是"冠军鸽子"。 今天的竞争非常激烈,然而王郁的"冠军鸽子"却在胜利面前迟疑了。"我的信鸽是最早到达的,但很遗憾,信鸽在计算比赛成绩的电子踏板前止步不前。发生这种情况,表明平时在训练信鸽快速回巢方面做得还不够到位。"最终王郁的信鸽只获得了第3名。 但王郁并非最遗憾的一个,因为很多养鸽人的信鸽再也没能飞回来。 信鸽们从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起飞,平均飞行高度50多米,沿着218国道在崇山峻岭间艰难振翅向西,最终到达海拔600多米的伊犁河谷--它们面临的是生死考验。 养鸽人与信鸽 去年的比赛仿佛还在昨日,但对于养鸽人而言,之前的胜败都已经成为过去,一切又将重新开始。 马云来在眺望自己的信鸽 3月9日,记者走进王郁家里时,他正端着小木桶喂信鸽,一排排鸽笼排列得整整齐齐,白色、灰色、棕色各类品种的鸽子"咕咕咕"地欢叫。王郁在接受采访时,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快乐的养鸽人。 "4月中旬,今年的春赛就开始了,你看,棚子里这些成年信鸽胸脯肌肉厚实,正是和各家养鸽人一较高下的好时机。今年跟往年一样,我还会选30多只信鸽参赛。"王郁乐呵呵地说。 王郁说,信鸽其实跟人挺像的,如果你对某只信鸽不好,信鸽会记在心里,在你去喂食的时候它会刻意回避你,就像是在生你的气。所以养鸽人都要想好怎么"拉拢"这些信鸽,用它们最爱吃的食物讨好它们,悉心照料它们。 谈到养信鸽生涯中最难忘的事情,王郁回忆说:"记得是前年秋赛,司放当天下午8点,有一只信鸽姗姗回窝,胸脯抹了一层石膏,脚上还拴了一根棉线。我拆开石膏,看到信鸽胸肋骨处有一个大洞,像是鹞子(雀鹰)捣的。这只信鸽真是命大,这根棉线估计是捡到它的人给它绑的,但是被它挣脱了。"王郁推测这只信鸽受伤的地点应该就在伊宁市附近,"要不然受这么重的伤根本不可能飞回来。" "鸽子有很多鸟类天敌,鹞子(雀鹰)是其中最主要一种。鹞子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们一般用有力的翅膀、利嘴来对付鸽子。"王郁介绍说。 拆开石膏后,王郁用碘酒清洗了信鸽的伤口,把它放回鸽棚。一个月后,这只信鸽安好如初,"但是它的肌肉受了伤,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之后的时光,这个信鸽将以一只种鸽的身份生活,长距离飞行对它来说只能是一种回忆了。"王郁惋惜地说道。 "喂鸽子的人都出不了远门!"王郁的无奈中透着关爱。 "喂鸽子特别讲究定时,到了早晚两次喂鸽子的点,就算天大的事都不能耽搁。"王郁念叨着:"养鸽子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宗(家族血统)、养(饲养)、训(日常和比赛训练)。"见到王郁拿着食物走来,不少信鸽主动飞向前去。 每年的三四月份,养鸽人要面对两件大事,除了春赛就是迎接小鸽子的诞生。王郁说,信鸽每个月都能产蛋孵化,但为了利于信鸽生长,养鸽人一般只挑选三四月份孵化小鸽子。小鸽子会在18天左右出壳,6个月后,它们就将要开始面对一生中最重大的挑战--秋赛。而冰雪未融的现在,鸽棚中依然是你侬我侬,小鸽子们还没有一跃而出的打算。 "飞上天就不能算做自己的了。" 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这几天王郁都在准备家飞。王郁在早晨把鸽棚打开,让休息了一整个冬天的信鸽活动活动筋骨。记者看到很多信鸽守着一身漂亮的羽毛赖在窝里,一动不动,小眼睛警惕地看着主人。 自由活动几天后才是真正的家飞训练。所谓家飞训练,就是每天早晨和晚上各一趟几个小时的信鸽飞行训练。这个时候养鸽人多会使用"强制"家飞,赖在窝里的信鸽一概会被主人拿木棒赶出去,而任何想提早回来的信鸽都会遭到阻拦,一些信鸽飞累了想在附近的屋檐停下来休息也是不被允许的,养鸽人甚至会拿鞭炮阻止他们停靠。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开春的第一仗。想想看,如果不保持每天几个小时的家飞训练,就算比赛前有几次200公里以内的训放(模拟比赛的训练),真正遇到动辄二三百公里的正式比赛信鸽也很难飞出好成绩。这也有点像人生,如果不勤奋不认真不下苦工夫,又何来优秀的成绩?王郁说:"养鸽子最重要的就是训练,同时也是考验养鸽人的自我训练,喂鸽的时间必须要准时。"养鸽人训练信鸽,也暗暗地不自觉训练着自己训养信鸽的人生。 玩信鸽还得把心态调整好:"真正经常参加比赛的养鸽人大约都有一种心态,信鸽只要飞上天就都不能算做自己的了。就算是上次的'冠军鸽子',这次比赛一定能飞回来吗?谁能保证吗?谁都无法做这个保证。" 对于比赛的胜利来说,刻苦的训练只是必备的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运气,而这大概就是信鸽比赛的魅力所在。其实养信鸽不只是单纯养宠物,更是培养一种心境。看它们自由地飞翔,心情也会变得平和愉快,让人宽容、宁静、淡泊,宠辱不惊。 正在进食的信鸽 越比越贵的比赛 据了解,伊犁地区信鸽比赛的奖金每年都在提高,在去年秋天伊宁市举行的特比环比赛中,冠军奖金已达到3万元。 伊犁州强运赛鸽俱乐部副经理马云来介绍说,养鸽人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成本,组织信鸽比赛的目的就是希望养鸽人能够有所收获。信鸽比赛的奖金均来自于养鸽人的参赛费,参加比赛的养鸽人越多奖金也就越丰厚。 站在强运俱乐部鸽舍的楼顶,马云来说,现在养信鸽的成本很高,一只好信鸽的价钱都在几千元钱以上。随着国内比赛增多,不少养鸽人都把目光投向国外,迷信外国信鸽成为当前很多养鸽人的习惯。这同时也炒热了信鸽的价钱,间接推高国内信鸽比赛的奖金额。"如果不提高奖金额,很多养鸽人就算成绩进入前几名却仍然无力买一只好信鸽。" 马云来说,虽然本地比赛的奖金在逐年提高,但伊宁市很多养鸽人都把目标转到河谷以外的公棚赛。 所谓"公棚赛"就是将自己的信鸽送到固定的公棚,让信鸽在公棚内同等环境下长大然后再一决高下。公棚赛考验的是养鸽人对于信鸽基因、血统的研究。公棚赛因为参与养鸽人众多而具有高额的奖金,乌鲁木齐市某些公棚赛的第一名甚至可以获得几十万元奖金。"当然,相对而言养鸽人的参赛费也比其他比赛贵很多。" 近年来也不乏名贵信鸽在各种比赛中没有名次甚至丢失的消息。有些养鸽人甚至告诉记者,有时候飞不回来的反倒都是一些好信鸽。他们提醒所有想要养信鸽的朋友:比赛有风险,养鸽需谨慎。 信鸽往事 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地方的人都用信鸽送信,但如今大部分的信鸽都是被用于参加比赛。养鸽人在一个地点饲养信鸽,再将信鸽带到另一个地点放飞,信鸽就本能地循路飞回。 据伊犁州信鸽协会会长徐利军介绍,他曾经有过一段用信鸽送信的经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徐利军在霍尔果斯工作,当时伊犁地区还处在手摇式电话时代,手摇式电话需要进行接线,从霍尔果斯依次通过清水河镇、霍城县才能接通伊宁市,这其中每一站接通都要排1小时的队,徐利军从当地打电话到伊宁市常常需要等4个多小时,但用信鸽送信却只花1个小时。徐利军每个星期把一笼信鸽带到霍尔果斯,临近周末用信鸽告诉父母准备他需要的生活物资。后来随着两地通讯网络的畅通,徐利军的"飞鸽传书"就同手摇式电话一起走进了历史。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