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里养白鸽
鸽子,广州俗称为"白鸽"。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广州城内曾经有过一轮养白鸽的热潮,延续了好几年。 那时许多广州市民,在住房的天台和阳台搭起了鸽棚,一些没有天台和阳台的养鸽人,则用自家窗口做出入口,在屋内搭起了鸽棚。 广州人饲养的大多是用于玩赏的色鸽,养大后转卖盈利。色鸽,以毛色论价,有灰、白、红和雨点等多种毛色。其中,以"火葫芦"最为名贵。火葫芦全身羽毛通红,没有半片杂毛。那时,老口的色鸽400元一对,受精的鸽蛋也卖40元一对,无疑是一个天价! 此外还有人饲养信鸽(比赛用)和菜鸽(食用),信鸽一般是纯种鸽,菜鸽则多是杂交品种。 我舅舅是一个养鸽的好手,在天台搭棚养色鸽。我那时还在读小学,有空就去帮他清洁鸽棚倒鸽屎。 鸽子食用的饲料以谷、豆和干玉米粒为主,还要加些蚝壳让鸽子啄吃,以增强钙质。此外,棚底置有拌杂灰锰氧的粗沙,供鸽子"洗澡"用。 观察鸽子的健康状况是养鸽的一个要点,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鸽子的精神状态或鸽屎。如果发现鸽子生病了,舅舅通常会吩咐我到北京路健民药房,买一些廉价的西药片喂鸽子,像炭片、氟哌酸、青霉素、土霉素和痢特灵等等。 我最喜欢做的事是放鸽,二三十只鸽子腾空而起,在天上打"白鸽转",十分壮观!当然,我们放飞的都是在自己鸽棚教飞(训练)过的老口鸽,嫩鸽和初学飞的鸽子轻易不敢放飞,因为很容易被别的鸽群"拐"走。 一些贪小便宜的养鸽人,还有意在自己的鸽棚上装上机关,引诱在上空飞过的嫩鸽。他们先在自己的鸽棚内放有美食和雌鸽,然后,在棚上的洞口内吊一块长于洞口的薄板,让贪吃和"好色"的鸽子从外面一推而进就不能再飞出;或者,将鸽棚顶的竹竿弄宽些,鸽子穿入棚内就飞不出去了。 广州话"放白鸽",说的就是白鸽放飞被引诱走的事,后引申为一去无回之意。 所以,新买回来的成年鸽子,舅舅都用胶布将它两翼中几条主翅缠住,让它们飞不掉。 舅舅的鸽棚里,养有一对镇棚之宝---火葫芦,专门用于繁殖纯种火葫芦卖钱,但雄性火葫芦却爱上了一只雌性灰雨点鸽,为得到纯种小火葫芦,舅舅惟有"棒打鸳鸯"。 舅舅将这两只火葫芦从大鸽棚隔离出来,放入一个小鸽棚内,好让它们日久生情。最后,母鸽果真生下了两个蛋(鸽子一窝一般只生两个蛋)。"小两口"先是轮流孵蛋,孵出小鸽后又尽职尽责地喂养。 它们先将食物吞到胃里,经过消化后成为液汁或糊状再反扣回自己嘴巴内,由小鸽将小嘴伸到里面吸食。孵蛋喂养,是"小两口"最辛苦的时期,它们往往被累得皮包骨! 待两只小火葫芦羽毛丰满后,舅舅便将它们一家四口放回大鸽棚。 令人想不到的是,那只雄性火葫芦回到大鸽棚后,就不再理睬原配夫人了,同初恋的灰雨点鸽又形影不离了! 后来,政府发文禁止居民在广州城内饲养牲畜,我们便将自家的白鸽转移到乡下去,后来养鸽热退潮,舅舅便结束了养鸽。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