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传染病--禽流感
病毒性传染病--禽流感 转至中国信鸽医疗保健中心http://www.pigeonyy.com 禽流行性感冒称禽流感,是由A型禽流感病毒(AIV)引起的多种家禽的一种传染性综合症,可表现为来临诊症状,轻度呼吸系统疾病,产蛋量下降或急性全身致死性疾病。以禽的头、颈、胸部水肿和眼结膜炎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的家禽,珍禽和野禽均可发生。本病对养鸽业有很大的危害。 【病原】 禽流感病毒在分类上属于正黏病毒科的A型流感病毒。病毒颗粒呈短杆状或球状,直径80-120纳米,表现有囊膜,其上有纤突,分别是棒状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病毒能凝集鸡和某些哺乳动物(马、骡、绵羊、豚鼠、小鼠)的红细胞,并且可被特异性抗体所抑制。根据禽流感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凝集约细胞种类的不同,可以区别2种病毒。 禽流感病毒能在发育鸡胚中生长,接种鸡胚尿囊腔,引起鸡胚死亡,鸡胚的皮肤、肌肉充血和出血。病毒也能在鸡胚肾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并引起细胞病变。该病毒存在于寒冷和潮湿环境中可存活很长时间,如在-70℃冻干可长期保存。存在于鼻腔分泌物和粪便中的病毒,由于受到有机物的保护,具有较高的抵抗力,如美国在发生禽流感后105天,仍能从湿粪便中分离到具有传染性的病毒。 流感病毒以其核衣壳和包膜基质蛋白为基础,可以分为A、B和C3个抗原型,其中B和C型仅对人致病,A型可感染人、猪、马和禽,从鸟类(包括禽类)分离到的流感病毒均属于A型。在同一型内,随着流感病毒囊膜纤突上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两种糖蛋白的变异性,又可分为许多亚型。到目前为止,从人和各种动物分离到的流感病毒有15种不同的HA亚型,分别用H1-H15表示;9种不同的NA亚型,分别用N1-N9表示。由于HA和NA的抗原性变异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的不同组合又构成更多的病毒抗原亚型。由于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易变性,即使是HA和NA亚型相同的毒株,也可能在抗原性、致病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上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异。禽流感病毒虽然亚型众多,但多数毒株是低致病性(LPAIV),只有H5和H7亚型的少数毒株被认为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PAIV)。 禽流感病毒的致病力差异很大,在自然情况下有的毒株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可高达100%,有的毒株仅引起轻度的产蛋下降,有的毒株则引起呼吸道症状,死亡率很低。 本病是由正黏病毒1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此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在紫外线照射下很快被灭活,在55℃时30-50分钟,60℃时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均可使之失去感染性.但在干燥的血块中100天或粪中82-90天仍可存活,在感染的机体组织中具有长时间的生活力.在鸡胚中容易生长,也具有凝集鸡及某些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特性。 【流行特点】病毒分离鉴定结果证明,H5亚型流感毒株对各种日龄和各品种的鸽群均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雏鸽的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也可达95%以上,其他日龄的鸽群发病率一般为80%-100%,死亡率一般为60%-80%。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要流行季节。本病的传播一般认为要通过密切接触,也可经蛋传染。病鸽及其他带毒鸟类的羽毛、肉尸、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水源、饲料、用具均为重要的传染来源。本病的人工感染可以通过鼻内、窦内、静脉、腹腔、皮下、皮内以及滴眼等多种途径,都能引起感染发病,但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途径感染。 【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5天,常无先兆症状而突然暴发死亡。病程稍长的会出现体温升高(44℃以下),精神沉郁,毛松,呆立,食欲废绝,有鼻液、泪液和结膜炎,头、颈和胸部水肿,呼吸困难,严重的可窒息死亡。有的出现灰绿色或红色下痢和神经症状。通常发病后几小时到5天死亡,死亡率50%-100%。慢性经过的以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为特征。 【病变】病程短的,部检可见胸骨内侧及胸肌、心包膜有出血点,有时腹膜、嗉囊、肠系膜、腹脂与呼吸道黏膜有少量出血点。病程较长的,颈部和胞部皮下水肿,有的蔓延至咽喉部周围的组织。心包腔和腹腔有大量淡黄色、稍混浊的液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凝结,胸腔还常有纤维蛋白性渗出物。眼结膜肿胀。肾肿大,灰棕色或黑棕色。口、鼻内积有黏液。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黏膜有点状出血。肺充血或小点状出血,肝、脾、肾和肺有小的黄色坏死灶。 【诊断】可根据本病的发生、症状与病变做出初步诊断。红细胞凝集试验与凝集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都是诊断手段之一,但只有分离到病原才能确诊。 1、病毒分离与培养 (1)病料采集与处理 应用无菌方法,采取病死鸽脑、肝、脾组织器官,将病料磨细,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10的悬液,经3000转/分离心30分钟后静置片刻,吸取上清液,按每毫升加入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混匀后置于4℃-8℃冰箱中作用2-4小时,或37℃温箱中作用30分钟。取少许液体,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培养基和厌氧肉汤培养基,于37℃培养观察48小时,应无菌生长,作为病毒分离材料。 (2)鸡胚接种 用4-6枚11日龄SPF鸡胚,或4-6枚11日龄未经禽流感免疫鸡群的鸡胚,每胚绒尿腔接种上述病毒分离材料0.2毫升。接种18小时后每天照蛋4次,连续4天。通常于接种后24-48小时死亡,18小时内死亡鸡胚废弃,18小时后死亡鸡胚放置于4℃冰箱,气室向上,冷却4-12小时。用无菌手续收绒尿液,并做无菌检查。将清朗、无菌生长和鸡胚病变典型的绒尿液放置低温冰箱冻结保存供进一步鉴定。 2、病毒鉴定 (1)血凝试验 在微量凝集板上,从第一孔起,在若干孔内,用定量针头每孔加入0.025毫升生理盐水。用定量针头吸取0.025毫升等量被检的鸡胚绒尿液加入第一孔,依次做们量稀释,至最后一个量孔弃去余液。再用定量针头每孔加入0.025毫升1%鸡红细胞悬液,并用生理盐水代替被检鸡胚绒尿液的红细胞对照孔,立即在微量振荡器上混匀,置室温下30分钟左右判定结果。凡能使鸡红细胞完全凝集的被检病毒液最高稀释倍数,称为1个血凝单位。 (2)血凝抑制试验 在微量凝集板上,根据标准HA亚型抗血清的种类和效价数排,均从第一孔起,用定量针头在每孔加入0.025毫升生理盐水。在第一孔中分别加入已知抗血血清0.025毫升,并依次做倍量稀释至最后一孔弃去余液。每孔加入含有4个凝集单位0.025毫升被检病毒液。微量板在微量振荡器上混匀,置37℃温臬中作用30分钟后,用定量针头每孔加入0.025毫升1%鸡红细胞悬液,并设被检病毒液和鸡红细胞对照孔,在微量振荡器上混匀,置室温中30分钟左右判定结果。如被某个HA亚型抗血清所抑制,即可将被检病毒液定为该亚型。 (3)致病性检查 取1:10稀释的尿囊液0.2毫升,静脉接种于8只4-8周龄的易感鸡。隔离饲养,10天内死亡6只或6只以上,可确定为高致病力毒株。如死亡5只或5只以下,则需根据亚型测定结果,有无形成CPE或蚀斑能力,甚至分析其HA多肽氨基酸序列后,方可确定是高致病性、低致病性或非致病性毒株。 3、血清学诊断 (1)琼脂扩散试验 用于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查。所有AIV亚型均具有型特异性共同抗原,该种抗原的保守性很强,基本不产生变异。 (2)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该方法可证实流感病毒的血凝活性及排除新城疫病毒。因此试验可以分别确定HA、NA亚型。 (3)中和试验 以中和试验来鉴定或滴定流感病毒时,常用鸡胚或组织培养细胞。 (4)免疫荧光技术 最早用于鉴定和定位流感病毒感染细胞中特异性抗原,主要是NP和MP抗原。用NP抗原的荧光抗体染色主要出现核内荧光;用MP抗原的荧光抗体染色主要出现胞质荧光。 (5)ELISA技术 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既可以检测抗休,也可以检测抗原,尤其适合于大批样品的血清学调查,可以标准化,而且结果易于分析。用于流感的控制、扑灭、检疫。 【鉴别诊断】 本病虽与败血霉型体病、霉菌性肺炎、念珠菌病、鸽痘、毛滴虫病、气管比翼线虫病及维生素A缺乏症等都有呼吸道刺激症状,但本病在头、颈、胸部有水肿,胸肌、胸骨内侧、两胃交界处的黏膜有出血病变,而上述诸病没有,故不难鉴别。 【防制】 目前对本病既无药物可治,也无确实有效的疫苗。故若出生疫情时,应将病鸽全部淘汰,立即严密封锁场地,并进行彻底的消毒。预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从有本病疫情的场甚至地区引进新鸽。附近禽场如有本病发生,应立即做好本场的严密封锁、消毒工作,以免此病累及本场。 目前,全国各地均使用家禽用禽流感疫苗预防禽流感,重组禽流感灭活苗(H5N1亚型)是预防禽流感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疫苗,H5-H9二价灭活疫苗和禽流感一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在有些地方也推荐使用,在鸽禽流感预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种鸽接种重组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亚型)在4周龄(28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0.3毫升/羽,颈部皮下注射;8周龄(56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0.5毫升/羽,肌内注射;在种鸽上乱的25-26周龄(175-182日龄)进行第三次免疫,0.5毫升/羽,肌内注射;以后每半年免疫1次,0.5毫升/羽肌内注射。如种鸽免疫效果确实,上市乳鸽的饲养期在1个月之内的,则不进行免疫接种;如种鸽未免疫,留种的幼鸽最好在7-10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0.3毫升/羽,颈部皮下注射。饲养期超过1个月的鸽子,在30日龄左右免疫1次,0.5毫升/羽,肌内注射。 禽流感-新城疫重级二联活疫苗适用于除鸭之外的家禽(包括鸽、鹌鹑、山鸡等),以预防H5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疫病,起到"一针两防"的效果。7-14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可采用点眼、滴鼻、肌内注射或饮水等方法;在30-3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以后每隔8-10周再加强免疫,免疫剂量详见使用说明书。 |
最新发布
热门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