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24日 星期二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全国各地鸽舍搜索:
搜索

病毒性传染病--鸽瘟(鸽新城疫)

时间:2010-06-05  来源:  作者:   发布人:admin  
分享到:

 

病毒性传染病--鸽瘟(鸽新城疫)

转至中国信鸽医疗保健中心http://www.pigeonyy.com  

    鸽瘟又称鸽Ⅰ型副黏病毒病,俗称鸽新城疫。鸽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传染病,在鸽群中有时来势凶猛,有时则零星发生。特征是下痢、震颤、单侧或双侧性腿麻痹,慢性及流行后期的病例有扭头歪颈症状,死亡率在20%-80%,但多为30%-60%。20世纪下半叶,西欧和美国等地相继报道了此病。1985-1986年,我国口岸动物检疫所已检出该病。1987年深圳地区某鸽场由于发生本病,损失2500多对鸽,占当时存栏数的25%。1997年10月下旬浙江某鸽场养的3万对鸽子,其中500对种鸽先发生本病,经干扰治疗后仅隔了2个月时间,又在两幢青年鸽舍发病,从采取综合性措施至控制该病,先后时间达4个月,先后共病死亲鸽3000多对,青年鸽4500对,乳鸽5000多对。由此可见本病对养鸽业危害之大。

    【病原】    病原是鸽Ⅰ型副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风疹病毒属。此病毒具有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的特性:可使鸡胚发生全身性充血、出血变化及死亡,可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有时可使受感染鸡发病。但这些特性往往有赖于多次的鸡胚传代才能表现出来,初次的传代一般见不到。一般认为超强毒新城疫病毒属速发型病毒,而鸽Ⅰ型副黏病毒则近于发型病毒。

    本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帮在血清上具有高度的交叉反应,而在保护试验中与某些新城疫疫苗株存在完全的交叉保护作用,其中对鸽抗超强毒新城疫病毒(VVNDV)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以新城疫Ⅰ系苗最好,Lasota疫苗次之,Ⅱ系苗最差。然而在生产实践中,鸡新城疫病毒也能感染敏感鸽,并引起发病和死亡,也可从病鸽群中分离到鸽Ⅰ型副黏病毒和新城疫病毒。但两者在潜伏期、体温反应、死亡时间、死亡率、毒株致病力和病理表现上存在一些差异。

    鸽Ⅰ型副黏病毒对理化素抵抗力不强,经紫外线照射或在100℃条件下1分钟,55℃时180分钟可全部被灭活。但较耐低温,在-20℃中最少可存活10年。鸽Ⅰ型副黏病毒能凝集多种动物的红细胞,对鸡、鸽、鸭的凝集性最佳。

    【流行特点】    鸡对鸽Ⅰ型副黏病毒的敏感性仍未有定论,多数学者认为鸡能感染,在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实验证明其对鸡的致美观性差异极大。虽然鸽Ⅰ型副黏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均能感染与鸽混养的鸡,但不能令其发病死亡。乳鸽对新城疫最敏感。

    各品种和不同年龄鸽都易感发病,且传播非常迅速,发病率高达80%-90%,死亡率因年龄和鸽群的免疫状况、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不同而有差异,在20%-80%,多数为30%-50%,乳鸽可高达60%-80%。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传播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眼结膜及创伤。鸽外出训练和飞行比赛,把不同鸽群的鸽集中安置在同一车辆或同一室内,很容易传播本病。

    【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1-10天,通常是1-5天。鸽在发病前外观完全正常,混群时,病毒就能传染给来自不同鸽群的鸽子,引起本病的暴发。开始时病鸽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全身震颤,羽毛松乱,水样腹泻,呆立,但尚能逃离捕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鸽出现头缩、眼闭,食欲废绝,不愿走动,全身震颤更明显,常常吞咽唾液,稀粪由水样渐变为黄绿色或黄白色,尤其是泄殖腔附近及后腹部的羽毛被粪便沾污,个别可表现扭头歪颈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鸽出现腿麻痹,不能站立,常蹲伏或侧卧,驱赶时,只能以其卧侧贴地,上侧的脚划地移动身躯。如有陈发性痉挛发生时,鸽体肌肉震颤、歪颈或颈僵直,见食物想吃但总啄不准而吃不到嘴里,欲向前行但走不开,只能原地打圈,有的头向后仰,有些可见单侧性腿或翅麻痹,有的行走时摔跟斗,常表现摇头、歪颈、软脚、转圈、共济失调为主的神经症状。最后排黑绿色稀薄或糊状粪,衰竭而死。病程3-7天,但也有的长达10多天。病程长的病鸽体重极轻,全身羽毛没有光泽,且往往被粪便严重沾污,尤其是肛门附近及后腹部的羽毛。鸽体呈现极度衰竭。此时有神经状的病例增多,但也有的鸽场病例增多并不明显。

    本病有时呈突然暴发性流行,造成鸽群大批、迅速死亡,有时则缓慢发生,使鸽不断地出现零星死亡。如有其他疾病合并发生,则死亡率增加。

    【病变】    本病与鸡新城疫的病变大致相似。外观多见鸽的眼睛下陷,30%左右的病鸽结膜发炎、充血、出血,并有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胫脚干皱,羽毛尤其是肛门周围及后腹区羽毛有粪污,常呈黄绿色或污绿色,嗉囊充满食物或空虚。剖检时,皮肤较难剥离,剥离皮肤后可见肌肉干燥,稍潮红。胸肌有较丰满的但也有菲薄的。皮下广泛淤斑性出血,颈部尤其明显,有红、紫红、黑红、等色,这是其固有的特征性病变。心冠沟、脑膜及脑实质水肿,并有小点状出血。肺多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肝变。脾有淤血斑。胰腺有充血斑及色泽不均的大理石状纹。肌胃角质膜下有斑状充血或出血,偶见腺胃黏膜呈暗红色充血。小肠至肛门的黏膜常充血。颅骨多有出血斑。有些病例喉头、气管黏膜充血或出血,其中有的内充黏液或干酪样物。有的病例脑膜充血,脑实质有针尖大的出血点。

    【诊断】    据流行特点、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应以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为依据。如在鸽中用分离的病毒人工发病成功,即可确诊。

    1、病毒的分离鉴定    在无菌操作下采取病鸽的肝、脾、肺、脑、等病料,加入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10匀浆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种9-12日龄非免疫或SPE鸡胚尿囊膜或尿囊腔,出现鸡胚病变和死亡。若初代鸡胚不死亡或尿囊液无血凝性,可盲传3-4代,如接种胚出现病变和尿囊液检出血凝性(HA),则表明存在鸽Ⅰ型副黏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较为简单的方法用分离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同时测定标准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的血凝抑制效价(HI),如分离病毒测出的HI效价低于用鸡新城疫病毒测出的HI效价,则说明分离病毒是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可能性大;如两者的HI效价无差异,则说明分离病毒很可能是鸡新城疫病毒。

    2、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取病料匀浆悬液的离心上清液或感染鸡胚的尿囊液进行血凝性检测,可检出病毒抗原。

    用鸽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已成为本病检查和抗体监测的一种手段,但这种试验最好能连续进行2次,间隔时间5-7天,若后一次比前一次的抗体滴度有明显升高,而事前又未曾有免疫接种的,可怀疑鸽群处于感染状态。然而,在免疫动态监测时,应注意的是鸽血清的HI效价与免疫保护作用之间并无显著的相关性,有些HI效价很低的鸽却能抵抗强毒的攻击。

    此外,凡适用于鸡新城疫的免疫血清学方法都可用于鸽Ⅰ型副黏病毒抗体的检测,如琼脂扩散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和单向辐射扩散法等。

    【鉴别诊断】    诊断鸽瘟时需注意与鸽副伤寒和禽脑脊髓炎相区别.

    鸽瘟与鸽副伤寒都有水样或黄绿色下痢及肢体麻痹,但鸽副伤寒缺乏颈部皮下广泛淤斑性出血,颅骨、肌胃角质膜下斑状出血和胰腺大理石状病变。

    禽脑脊髓炎有明显的震颤(尤其是头部),这与本病震颤类似,但禽脑脊髓炎剖检时可见腹部皮下和脑有蓝绿色区,少数幼龄禽的单侧或双侧眼睛有同样的变色区。

    【预防与控制】    加强鸽群的饲养管理,喂以营养充足的饲料,保证营养物质、维生素的需要量,搞好鸽舍卫生,减少应激因素,以提高鸽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同时要建立健全鸽场的兽医防疫等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和免疫接种。

    最有效的疫苗是鸽Ⅰ型副黏病毒油乳剂来活疫苗。此疫苗于颈部皮下注射,不出现强反应,接种一次即具有良好的免疫力,非常安全。于注射后7天便可使鸽体抗体由0升到微量法的25水平。若此时再做同样的接种,7天后抗体可再升2个滴度,即达27的水平。以后每6个月左右接种1次。

    在正常情况下,留作种用的仔鸽1月龄左右接种一次,开产前约4月龄再接种一次加强免疫;老鸽可6-12个月重复接种一次,0.5毫升/只。

    在有疫情流行时,除对未注射或已注射了半年时间的种鸽讯速紧急接种外(紧急预防注射时要求注射一只调换一个针头),还要注意仔鸽的免疫工作。可对5日龄以上的乳鸽接种新城疫疫苗,如考虑留作种用或疫情严重威胁时,可同时皮下注射0.2-0.5毫升/只。对已发生疫情的鸽场,应尽快进行紧急接种,每只鸽注射鸽Ⅰ型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苗1.0-1.5毫升,可迅速控制疫情,减少经济损失。对暴发本病的鸽场,可采取患鸽的肾、脾、脑、肝等脏器通过一定的程序研制成灭活组织(脏器)苗,肌内注射进行紧急免疫接种,是迅速控制本病的最佳方法,对可疑鸽群的紧急预防接种和早期病鸽的紧急接种均有较好的效果。

    用鸡新城疫疫苗预防鸽瘟也有较好的效果,但没有使用这种疫苗的场一定要多加小心,不能随便使用,并在使用前先做好基础免疫。

    鸡新城疫Ⅰ系苗用于接种12月龄以上的鸽,接种前用灭菌蒸馏水稀释1000倍,每只鸽肌内注射1.0毫升,3-5天后即可获得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8个月左右。接种后少数鸽可能会出现轻重不一的反应,如精神不好、翅膀下垂、不爱飞等,所以体弱或12月龄以内的鸽不能接种。接种鸡新城疫Ⅰ系苗最好能使用当地有资质生物药厂生产的毒株,并在全面接种前的10天用100-200对产鸽试针,观察试验鸽的反应情况,确认没有不良反应才能全面使用。

    鸡新城疫Ⅱ系苗适用于各种年龄的鸽,通常用于12月龄以内的鸽子,但免疫期较短。疫苗临用前10-20倍稀释,用玻璃吸管吸取疫苗,每只幼鸽鼻孔滴入1滴,接种后7-9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3-4个月。留种鸽最好在1-2周龄时第一次免疫,3月龄左右再用Ⅱ系系苗强化免疫一次。

    鸡新城疫Ⅲ系苗和Ⅳ系苗主要用于幼鸽及集体养鸽的饮水免疫,疫苗1000倍稀释,于留种鸽30日龄时饮水免疫1次,每只鸽饮水5.0毫升。1-2月后再用同样稀释的疫苗饮水免疫1次,饮水量10-15毫升。以后每隔4-5个月饮水免疫1次,即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

    接种抗体适用于疫情初期或受威胁的鸽群,有迅速控制疫情的作用。但有效持续期仅7-14天,故不宜作平时的预防接种。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